■本报记者 陈强
“到企业实习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说这话的谢彦丰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04级机电工程系的学生,今年一个暑假他都在郑州科大创新电器商贸有限公司实习,负责空调的售后维修,每月公司发给他500元底薪,还拿50%的提成。作为实习组长,他虚心向老工人请教,又有理论知识,很快就解决了几个连老师傅都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实习结束,公司领导非让他留下就业不可。
“有个说法叫‘前店后厂’,我们也在向‘前校后厂’的方向努力,把企业变成学校的‘后院’,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操作中锻炼成长,通过‘生产育人’打造技术过硬的高职毕业生。”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爱群如是说。也正是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该校毕业生专业技能熟练,学校近3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2.82%,企业对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78.2%以上,称职率超过99%。今年还不到年底,部分热销专业的2007届毕业生已被“预订”一空。
为了真正做好生产育人,学校和各院系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先后建立了海尔集团、许继集团、广东三正集团等134个长期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
在实践形式上,各院系和专业根据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酒店管理与烹饪专业采取“三明治”式培养模式,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流程,将3年时间进行“1﹢0.5﹢1﹢0.5”的分配。即第一年在校内完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第三学期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基地实习;第四、五学期根据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内专业学习和实训;第六学期再到酒店进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职业综合能力锻炼,为毕业论文(设计)及就业做好准备。而为企业定向培养的“宇通重工班”、“三正国际酒店管理班”等,生产实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照顾了双方利益,实现了校企双赢。
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003年学院与海尔集团合作后,学院机电工程系将原来的物业机电专业调整为物业设施管理专业(制冷方向),取消了原有的电梯内容,增加了制冷与空调知识,与郑州天天电器销售公司等8家海尔售后服务网点签订了为期11周的实习协议。
学校还从科研院所、企业生产一线和行业专家中聘请了一批名师,跟随学生到基地现场教学指导。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请来了70多岁的钣金工在4S店教学生“绝活”,烹饪专业指导学生做西餐的是全国著名的“面点大师”。学校还建立了一整套检查评估制度,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学得实、干得好。
学校的这套培养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缩短了毕业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还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困难。因生产过程中学习掌握了车、钳、焊等技术,今年新校区学生宿舍里的几千张床都是在校生自己制作的。因学生实习生产为企业赢得了效益,不少企业都给学生每人三五百元的报酬,有的还有住房补贴,成绩优秀者每月工资可达二三千元,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帮助。现已是一家大酒店销售部经理的02届毕业生赵宁深有感触地说:“在学校里也练习过西餐摆台,但我在实习的酒店里每天擦拭300套刀叉、400套杯具,10分钟就能默写出在学校一个星期也记不住的西餐英文菜名。两次半年多的实习,不但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还写出了近万字的毕业论文。”因为该校毕业生熟悉岗位和生产服务环境,工作适应期短,不少企业都把实习后的部分或全部毕业生就地留下安排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