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许林贵 费晨)虽然2月上旬的北京已是隆冬过后的初春,京郊的中国石油大学校园却很冷清,因为大多数学生早已返乡过节,图书馆前宽阔的路上仅有几人走过。
经济管理学院2年级学生唐佳国是为数不多的留校学生之一。在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春节里,他所期盼的是找到一份称心的寒假勤工。回家和父母以及两个妹妹一起吃年夜饭,对出身贫家的小唐来说,是一种奢侈。
理平头,戴眼镜,性格开朗的唐佳国说,他的老家在遥远的南疆,路程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关键是春节回家就失去了难得的打工赚钱机会。“就算回家,心里也不能轻松。还要操心下个月的生活费。父母种地,赚那么一点钱,还要供两个妹妹上高中,已经是年年负债了。” 根据北京部分大学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有超过7000名北京高校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回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能承担路费,而更多的,则与唐佳国相同,希望利用假期打工,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争取能补贴家用。
中国扶贫基金会对北京2790名不回家的高校贫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7成贫困生因回不了家而苦恼。“难过”“孤单”“孤独”这样的字眼在调查表上频频可见。
中国石油大学的黑志林在调查表上写道:“看到其他人都能回家与家人团聚,还能与高中同学畅谈大学经历,自己却不能回家,真的很难过。”
黑志林的父母是宁夏同心地区的农民,家里的经济收入全靠7亩玉米地,每年也就约2000来块钱,家里还要供三个妹妹上学。他说,自己必须利用春节打工赚钱。
中国大学学费目前每人每年在4000元至8000元之间,这还不包括生活费、住宿费等。对于没有申请到银行助学贷款和奖学金的贫困生来说,上大学是一个家庭沉甸甸的负担。
今年春节前,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新长城”项目向社会筹款,呼吁人们出资出力帮助不能回家的贫困生。上月,已有第一批584名高校贫困生得到每人500元的路费资助,另外还有百余人通过基金会“牵线搭桥”,找到理想的勤工岗位。
去年春节,唐佳国在北京东郊一个加油站打勤工,在那儿与加油站工人一起过大年夜。唐佳国说,虽然那个年过得很愉快,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百分之百的贫困生都会选择回家过春节”。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崔迎春老师说,大学生勤工被欺骗的事情时有报道,而高校贫困生又是其中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群体。贫困生求职心切,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力,容易上一些黑心公司的当。再者,部分贫困生不自信,应变能力比较差,也往往被用人单位拿来当作拖欠工资的借口。
“企业和社会应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她说。
无论再怎么苦,这些上了大学的农村孩子是一家人摆脱贫困的最大希望。唐佳国笑着说:“自己要坚强起来,命运不会时时眷顾你,都要靠自己的争取与努力。穷没有错,但甘愿穷着,特别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讲,就是错的。”
北京14高校贫困生调查报告公布 35%学生没钱回家
据《京华时报》1月14日报道 昨天(13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北京市14所高校春节不回家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根据调查,该市春节期间留校的大学生中,超过六成的学生是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不能回家过年的贫困生中,有35%的人是因为没有路费。
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回家的贫困生中,超过七成的贫困生每年只回家一次,63.8%的贫困生有过年不回家的经历,更有5.1%的学生表示已经有3年没有回家过年。
贫困生不回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打工挣钱是最主要的原因,占到69.8%,另有35%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路费。在不回家的贫困大学生中,84.6%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其中月生活费在200到300元区间的贫困生最多,约有五成。
调查发现,68.3%的贫困学生有过假期打工的经历,其中近七成有过寻找兼职困难或者失败的经历,还有37.9%的学生曾上当受骗。在上当受骗的学生中,96.4%的人遭受经济损失,到中介寻找工作时交了费却得不到工作,甚至上了岗被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等。贫困大学生在从事兼职时,缺少起码的安全保障和劳务保障,只有极少数兼职中介公司会与学生签订劳务合同,大多数中介公司都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找兼职工作挣钱的心理,承诺缴纳中介费后可介绍工作,但之后反馈给学生无效甚至虚假信息,欺诈贫困生甚至成了一些中介公司的发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