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施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重要举措,将会产生五大效应。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引领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加快发展,并提供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集中财力和优质资源,调动各级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的积极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在国际上形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示范性院校;效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教育部教高[2006]14号文件正式公布了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下发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简称示范计划),并通过遴选产生了第一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必将如同在本科院校建设“211工程”一样,产生一系列重大效应,对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促进效应
实施“示范计划”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截至2005年,我国高职院校招生数已达268万人,在校生数达713万人,院校数接近1100所,高职高专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明显突出,老百姓的关注度不断升高。特别是高职教育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更是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与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直接相关。“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与之相适应的第一线创新型队伍迫切需要能够解决生产、工艺难题的复合型、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必将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培养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新型高技能人才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首次明确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要求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是与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企业第一线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必将更好地发挥示范“促进效应”,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提升效应
实施“示范计划”可以有效强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近几年,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类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毋庸讳言,正由于发展较快,底子较薄,建设速度未能与规模发展速度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转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上来,从整体上存在着内涵建设薄弱的重大现实问题。强化内涵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强化内涵建设,就是要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的要求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凝聚办学理念,形成鲜明办学特色,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启动示范性院校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选择。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抓住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过程中必须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工学合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加快培育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大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形成一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总之,要加快建设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各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将有效提升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能力,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三、引领效应
实施“示范计划”可以引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加快发展,实现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
除了内涵建设还比较薄弱以外,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整体上还明显存在着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还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院校由于举办高职教育时间不长,办学积淀还不够丰厚,教师队伍水平尤其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教学设施等资源不足,办学水平还不够高等,这些直接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快速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贯彻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要求,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高职教育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通过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可以推动改革、发展、管理、建设还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共同发展。这种引领有多个方面,比如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上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推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引领,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等诸多方面。
四、驱动效应
实施“示范计划”可以提供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集中财力和优质资源,调动各级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加快高职教育发展。
通过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调动和凝聚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办好高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院校在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投入,可以实现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软硬件水平的显著提升,并实现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壮大高等职业教育实力,促进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能力的普遍增强,并使这些最优秀的高职院校能够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决心和要求,这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中央的要求和带动下,将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责任落实,为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中央财政集中财力,有选择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秀高职院校,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并拉动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投入,带动高职教育改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目前一些省市已着手开展培育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工作,他们立足于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实际调研和专家咨询,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作用和服务功能,做好院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协调财政和教育等各部门的关系,以保证有关资金能够及时到位,为建设计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品牌效应
实施“示范计划”可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通过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全社会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效应”,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正面影响力和强大竞争力,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领先团队和特色模式,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中国品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既区别于传统的专科教育,又比国外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有优势,肩负着大批量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可以说,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在了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但是,就整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办学类型还很新,我国高职院校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有一批优秀的高职院校走在前头,积极地探索实践,使高职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制度,发挥它们在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打造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并在世界上领先的高职院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在老百姓和全社会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优秀品牌,在世界职业教育结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