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别特征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16日 15:57  浏览: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这已在教育界形成了共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从精英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的行列,为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党和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加以实施,具有极大的意义。然而,把职业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类型,与我们过去所说的普通高等教育究竟有哪些区别,目前还没有系统化的、理论化的论述。为此,弄清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创办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别特征
我们通常所的说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姓“高”;二是姓“职”。正是这个姓“职”的特征才是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所在。
为方便讨论起见,笔者在此先将本文所用到的概念进行一些说明。我们把在高职院校产生之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都统称为普通高等教育。而把近十年来在我国产生的高等职业教育称为高等职业教育。其实这种称谓的不同只是为了在后面的论述中讨论问题方便起见,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就不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系列。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本身就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际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第5级教育就是把传统的高等教育(5A)和高等职业教育(5B)作为同一层次的教育来划分的。本文在此所作的区分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起见暂且这样进行一种区分。
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高等职业教育,从最终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是一种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学生在完成高等教育 (含研究生教育)之后,走上社会必然要从事某种职业。即使我
们培养的目标是科学家亦是如此,因为从事科学研究本身也是一种职业。因此,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一种职业前的教育。现在的问题是这两种教育类别究竟有哪些相异之处,弄清这个问题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两个不同教育类别的本质特征,促进各自的发展,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笔者认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才,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通才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强调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就业为目标。职业教育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零距离。这些都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瞄准生产实践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不同的专门人才。与此不同的是,现在的普通大学本科教育为了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淡化专业,加深加宽基础,目前正在实行按院、系招生。这是两种不同的办学理念,也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具体的生产实际的岗位进行人才培养的话,普通高等教育就是面向较为宽泛的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对应一个“点”的话,那么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则对应的是一个“面”。正如有的学者所说: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指向比较具体明确,基本上按照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来设置专业,而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针对的是某种职业岗位范围,只是指明了就业的大体方向。因此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所学专业可以覆盖多种职业,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幅度[1]。
目前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在近几年内要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它遴选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一所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工学结合的程度等[2]。这个文件可以看作是当前我们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由此可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特征是十分鲜明的,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法的区别也是十分鲜明的。
在此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那就是高职教育究竟要不要强调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学术修养和较为高深的理论知识。其实这既是一个理论上需要明确,也是实践上较难处理又必须处理好的一个两难命题[3]。笔者认为,作为任何一项教育都应当是素质教育,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但素质是一个多重概念,既有人文与科学素质,也有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等。其中人文与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一个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甚至是整个人生的终身追求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但职业素质则不然,它可以通过学校、结合学校的教育过程进行预先的熏陶与训练。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的类别所追求的重点应当放在追求职业素质的提高上,这种职业素质首先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其次是本专业技能技术提高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素质上。但这个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必须、够用”。由于高职教育一般要求学生应当至少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加上必要的技能训练以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的需要,过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培养难以做到。因此我们在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从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掌握高技能的需要出发,结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加强本专业本岗位的理论素养,摒弃多余的理论教育,加强必须与必要的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从教学内容的设计看,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而普通高等教育则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素质养成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技能型高素质人才[4],职业教育必须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5]。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按不同的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要求的“零距离”。但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加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必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才能在科学前沿上做出突出的贡献。普通的本科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为更高一级的人才培养输送人才资源,他必须强调学生专业素质所需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养成。
在此,我们并不是说高职人才培养就不需要进行素质培养,也不是说普通高等教育就不需要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实,任何一种教育都是要进行素质培养,也最终需要表现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只不过职业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因为它要直接面对学生的就业岗位。一方面,能力虽然不代表素质,但一系列能力的组合,就可以看成是素质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也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对于具有较高素质的人而言,他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素质向能力迁移与跃升的潜力,可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将素质自行转化为各种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转化或多或少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正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两种类型的教育,它们的着眼点才存在这种差别。
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二者之间具有重要的依存关系。能力为标,素质为本;能力为表,素质为里。素质只有通过能力才可以得到表现,能力又必须有素质的支撑才能持续和强化。具有再高的素质而没有能力表现,其素质只是一种虚幻的东西,而只讲能力不讲素质只能成“匠”而不能成“师”。高职院校在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时不能忘记素质的培养,必须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加强素质的培养,而普通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专业能力的训练,使其素养最终能够通过能力表现出来。
能力不等于技能,技能仅是能力的一个方面。通常所说的专业能力是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职业道德与素养等的组合。高职院校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它所关注的能力也不仅限于单纯的技能,而应当注意某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非技术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二、现代职业教育特征产生的根源在于现代大工业的产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是大工业的产物,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生产技术的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以满足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和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培养为初始和终极目标,这就定位了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说,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两种不同的但同样美丽的花朵。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摧生了文明进步的现代大学,进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又孕育了职业教育的产生,加速了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同样推动了人类文明与进步。
现在这两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的分类,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教育共分6级,其中5级教育是第3级教育的第一阶段,即中学后的高等教育。它可分为两个部分,即5A和5B。5A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计划和从事高技术所要求的专业。5B的计划内容,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5B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6]。这里的 5B教育实际上就是指高等职业教育。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两个类型的高等教育,所以笔者认为两个不同类型的教育应当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传统大学提倡崇尚学术,鼓励学术创新,宽容失败,要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这种普通高校的办学理念照搬到高等职业教育未必适用。由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别特征所决定,精益求精、崇尚技术、鼓励革新与创造等适应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与技术更新的办学理念的形成,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三、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走出自己的办学之路
认识以上的高职教育特征,有利于高职院校走出自身特点的办学之路。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很多成功的探索,闯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之路。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条件。但理想的单个教师的“双师”目标,实行起来很难做到。目前做得较好的是整体结构上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合理的结构上的“双师型”也应当是一个较好而可行的做法。
2.在教学设施建设上要重视生产型设备建设,资金充裕、条件较好的学校要结合本地特点加强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最好是将企业引进学校。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院校不会花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科学实验型的实验室建设,但需要花大量的资金建设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由于生产型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学校自身是不可能完成,而且学校自行建设的实训基地也容易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相脱节,所以我们鼓励学校与社会、与企业联合兴办各种类型的生产车间或基地。将社会生产实践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培养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所追求的。
3.在办学模式上要实行工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由于高职院校产生于大工业的需要,社会需要就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所以在办学模式上要实行工学结合。许多院校都有自己的工学结合模式,这些模式本无优劣之分,但要强调的是,职业院校必须进行工学结合,这才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精髓所在,也是生命力之所在。
4.在办学主体上实行多元化。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是社会发展与需要的产物,仅靠政府来兴办职业教育是难以做好,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政府应当在自己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办好少数带有示范性的职业院校,而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特别是企业应当从其自身的人才需要出发,积极参与兴办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当然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才可以做到既可以满足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会极大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7年05月16日 15:57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