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鲍丹双帮助返乡旅客上网订购火车票。 苏巧将 摄
原本,她可以和去年一样,回家和父母团圆,窝在房间里看看电影,和姐姐聊聊天。但是今年,台州女孩鲍丹双却留在了温州。不是因为买不到票,而是要帮人订票。
1月10日以来,连续三天,每天8个多小时,不停登录、查询、支付,鲍丹双在温州火车站广场外的订票服务点上,帮70多人订到了回家的车票。
恋家的孩子,
推迟回家帮人订票
“你好,16号的车票已经没有了,之后的可以吗?”“20号有票,要吗?”“好,马上帮你订。”“成功了!”……火车站广场的红色帐篷里,一个声音是那么悦耳。
鲍丹双是浙江工贸学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往年寒假,她都是一考完试就往家里赶。可是今年,她留了下来。
“原来想1月10日走的,后来听说学校要组织志愿者帮助不会网上订票的民工,就取消了行程。”1月10日,原定的回家日期,成了鲍丹双帮忙订票的第一天。那天,因为网络和电脑电源的原因,订票进行得并不顺利,她一天才订出了7张车票。
晚上回到学校,鲍丹双眼前总是浮现订票网站的种种细节。“明天一定要多订点!”她暗暗下了决心。
一次次地回忆、反思,她总结了许多经验:用字母输入始发站和终点站,速度可以更快;每台电脑都先装好支付控件,可以省点时间;一个账号只能订5张,开摊之前多申请一些账号……
第二天,鲍丹双的动作已经娴熟了许多。那天,她订到了30多张火车票,接近当天志愿者订票总量的一半。
在我人生中, 这三天收获“谢谢”最多
订票这三天,每天8个多小时,除了10多分钟的午饭时间,鲍丹双几乎没有停歇。同学们提出和她替换,也被拒绝了。“操作慢了,排队的人会着急的。我熟练了,还是我来吧。”
其实,鲍丹双自己还没买好车票。“摊子要摆到15号左右,我还是等结束了再买票回家吧。”
鲍丹双没有怨言,相反,她觉得得到了很多。鲍丹双还清楚记得第一次订票成功时的场景。那是一对姓文的夫妇,要买从温州到广州的车票,在火车站徘徊了三四天,愁眉不展。“听到我说订票成功了,他们一下握住了我的手,不停向我道谢。这是我人生中听到最多‘谢谢’的三天。”
明年,还会不会再来?鲍丹双说,有了今年的经历,明年肯定还会参加志愿者订票服务。但在这之前,她想先给更多的志愿者做个培训,“好让大家能更快地帮别人买到回家的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