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叫“卖”免费粥。 苏巧将 摄
在春运的“战场”上,到处闪耀着志愿者(义工)的身影。他们服务旅客,竭诚奉献,绘就春运独特风景线。“春运关爱行动”的活动现场,那一个个主动加入、不辞辛劳的身影。感染了受助的旅客,让他们交口称赞“温州义工好。”
从2007年春运起,本报“党报热线”、温州市民康医院、温州市社会捐赠物资接收工作站联合发起了“春运关爱行动”,5年时间,累计有近2000人次志愿者(义工)参与,服务17.5万余人次。今年,又有南浦街道文苑社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爱心璀璨义工队、浙江工贸学院、温馨家园志愿服务队等单位和团体数十名志愿者每天参与活动。
家里“断炊”,摊位却一碗粥不少
昨天下午,热粥供应点内。弯腰倒粥,伸手递碗,扯着嗓子招呼,今年49岁的胡秋爱,动作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一般麻利。
胡秋爱是南汇街道文苑社区的普通居民,也是“春运关爱行动”热粥供应点的志愿烧粥人。连续4年,春运爱心粥都由她和社区居民一起烧煮。
胡秋爱的双手,粗糙,通红。“凌晨三四点就得起来,淘米、洗米、拎材料,一烧就是5个高压锅,近百斤的材料。”今年春运以来,她和另外2名志愿者每天平均烧十大桶白粥,多则12桶,少的也有9桶,分发出多少碗更是无法统计。
这些白粥不仅要稠,还要好吃。刚开始,胡秋爱以为做到这个标准并不难,然而操作起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试过用煤球烧,但时间太长,粥容易冷;用煤气烧,天气太冷,煤气又容易冻住。”后来,她们一边烧粥,一边烧开水,开水就放在煤气瓶边上,防止煤气瓶“冻住”,这样一来,烧粥的速度才越来越快,保证一天能烧到十大桶。
每天,胡秋爱和同伴们都要烧上10多个小时的粥,一刻不得停歇。如此一来,她自己家就只好“断炊”了。胡秋爱的丈夫笑着告诉记者,自打春运关爱行动开始后,他们家就没正经吃过一顿饭。
即便如此,两夫妻都没怨言。“这是做好事。人家暖了身子,我们暖了心,明年还要继续烧。”胡秋爱说。
准备收摊的步子,为了乘客而停留
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3点30分,整整7个小时,60岁的市第七人民医院医生郭振林一共接受了近500人的健康咨询,嘴巴都发干了。
从1月15日开始,作为每年春运关爱行动的“保留项目”,市第七人民医院今年又派出了由10名医生和10名护士组成的服务队,在温州火车站广场设摊为乘客服务。每天由1名医生和2名护士坚守,医生负责健康咨询和发药,护士免费测血压。
郭振林每年都参加,昨天是今年第一天过来。早上刚坐下,立即就被回乡等车的乘客围住了。“医生,我睡眠不好,老是睡不着是怎么回事?”“医生,我喉咙痛,有没有应急药?”“医生,我有点感冒了,怕在车上发烧,给我备点退烧药吧。”……面对一张张求助的面孔,郭振林细言软语,一一解答。
负责派药的护士吴懿已经连续3天在摊点上服务。昨天,她身体有些不适,戴了个口罩,依旧坚守岗位。吴懿指指身前的一个个箱子说,这里都是药,已经发了好几箱了。而负责量血压的护士李珊珊,昨天接待的也有六七百人。
下午3点30分,三位医护人员准备撤离,这时又围上了一堆人。他们迈出一半的步子,又因为乘客的需求而收了回来。
5天时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摊点,已累计为5300多人次提供服务,平均一天就有1000多人次。
递茶水分面包,既暖胃又暖心
温州爱心璀璨义工队每天都有五六名义工,在双屿客运中心活动现场为旅客服务。每天派送1000多个面包、1200杯以上的姜茶,义工队队长周健都是带头者。稍有空闲,他就带领几名男义工帮旅客扛行李,在收获旅客的“谢谢”时,他们总不忘说:“不用谢,我们是义工。”
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参与春运关爱行动外,几名妈妈义工还把自己的儿女带到活动现场。11岁的杨帆是瓯海实验小学的学生,刚考完试,妈妈就带着她出现在双屿客运中心“春运关爱行动”活动现场,给旅客发放免费面包。她看到带着小孩的乘客,马上主动拿着面包,跑过去递给小弟弟小妹妹。妈妈杨建娟说,希望女儿从小学会帮助别人。
义工韦振杰是安徽阜阳人,在国税局当保安,春运第二天,他刚好休息,早上7点多就跑到双屿客运中心了。搬运盛放姜汤的保温桶,帮旅客扛行李,他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他在温州工作20多年了,早就把温州当作自己的家,他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温暖回乡旅客的心。
在火车站、汽车站,到处可以看见春运志愿者们的身影。虽然忙碌、辛苦,但志愿者们都过得充实。用周健的话说,能够为旅客提供帮助,让他们在旅途中感受到一份温暖,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