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川的谢育良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几分钟就拿到了四川至成都的火车票。 陈翔 摄
他们渴望回家,在外辛苦了一年后,这渴望比任何人都急切。但是,他们只知道排队买票,不会网上订票,也不懂电话订票,买票总也抢不过别人。那张薄薄的火车票,把他们挡在回家的起点处。
幸好,今年的温州,多了一群特别的志愿者。昨天上午,浙江工贸学院“红马甲”大学生志愿者又准时出现在温州火车站广场,有的脚步不停奔跑,有的指尖不断跳动,一天之内,他们把68位渴望回家的人送上了回家的路。
总结经验再上阵
买到68张回家票
前天,浙江工贸学院第一次在火车站广场“摆摊”帮人订票。因为是第一次,他们遭遇了不少挫折。先是无线网卡安装不顺利,一些电脑用不了,后来又因为广场上没有电源,电脑充电赶不上用电快,订票经常被迫半途停工。
因为帮到的人不多,很多志愿者觉得过意不去。当天“红马甲”们回学校后,马上开了一次讨论会。大家对哪些细节可以加快查票、订票速度,如何回答询问等都反复研究,并进行了分工。领队叶梓譞还和老师整理出了一份“网上订票流程”和“答旅客问”的资料,复印后分发给每个志愿者。
昨天上午,冷风依旧。12名志愿者带着7台电脑走进火车站广场的帐篷。3人负责订票,3人从旁协助核对信息,2人负责带人领票、给电脑充电,其他人负责登记和回答问题。有序分工后,他们“开张”了。
“你好,请问到哪里”、“17日的没有票了,19日可以吗”、“温州到怀化的票卖完了,可以改从金华出发,应该还有票”……有了充分准备,第二天的订票更有效率了。
打开电脑,一次次登录、查询、支付。到昨天下午6时收摊,“红马甲”帮68名温州新居民买到了回家的车票。
“这是群可爱的孩子”
志愿者收获感谢多多
在温打工4年,贵州人郑正文和妻子为了省钱,一直没有回家。今年,他有了不得不回家的理由,却因为不懂网络、电话订票,在火车站徘徊了四天,车票都没有着落。
“今年,读初中的小儿子刚做了手术,大儿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学校老师打了好多电话给我。今年必须得回去!”在服务点排队时,郑正文一脸凝重和担忧,“窗口问了都说没票,这里能帮我们买到票吗?”
15日没票,16日没票,17日没票……志愿者林元瑞一边点着日期查询,一边安慰他:“时间越往后,票也会越多,会有的,会有的。”终于,1月20日的查询结果显示,还有硬座。取了车票,郑正文和妻子特意折回服务点,向志愿者连声道谢。
黑龙江王廷秀夫妇,前天就来排队,但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轮到。昨天下午,他们刚出现在人群中就被志愿者认了出来。“就是他们,那个哈尔滨的阿姨,先帮他们订票吧。”
非常幸运,20日到哈尔滨的车票刚好还有2张。拿到车票,王廷秀充满感激,他说:“大冬天在这儿吹冷风帮人订票,真要谢谢他们啊,真是群可爱的孩子。”
帮忙取票、送电脑充电……从上午9时半到中午12时多,志愿者王伟祥几乎没有停歇。每个“成功了”的叫声之后,便是王伟祥跑去领票的身影。对于这些,他说:“我跑一次,就是一个人回家有了着落,这样的事,跑得再多也值。”
大一学生钱若男家住瑞安,坐车到火车站要2个小时。穿着红马甲,拿着一个本子,她不厌其烦地教着旅客登记姓名、身份证、车次,细心地提醒多写几个备选。一天下来,她登记了20多页A4白纸。
王伟祥、钱若男还有很多。在场的每个“红马甲”都尽心尽力,他们的举动,等候订票的旅客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为一些路线的票源比较紧张,有很多人的车票没有订到。但他们还是对志愿者充满了感激:“他们这是义务帮忙,没有订到,也没办法。帮我们查,已经很感谢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