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努力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软环境的建设,贵州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研究人员何一萍认为,这一问题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值得各高校关注和重视。
何一萍说,高校就业软环境,一般是指高校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就业指导队伍人员素质、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
、就业市场形成与开发等等。作为培养和输送大学毕业生的高等学校,应围绕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市场三个方面的建设,从而实现高校内部大学毕业生就业软环境的改善和建设。
学生就业软环境能否产生效度,关键在于指导队伍建设的好坏。就业指导是一项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信息学等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作,就业指导队伍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是不行的。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兼职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团队的管理者”,而且还是“心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就业信息传递员”。这就要求就业指导队伍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很强的专业知识,以便对毕业生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就业咨询指导。
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应逐步把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计入学分,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习与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区别。大多数内容学生应能自学,老师授课主要对主要内容进行一些引导与启发,侧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就业相关知识训练与辅导。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应该做到课堂教学与讲座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性,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了学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高校要主动、超前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人才需求预测,积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同时,高校还要积极构建起较为健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切实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为毕业生提供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坚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就业战略,做好与地方人事局和行业集团的联络,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服务的全面合作机。(记者周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