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解读“示范校计划”精神 明确学校内涵建设思路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6日 16:10  浏览:
摘 要:从实践者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了实施国家示范校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重大意义,研究、探讨、归纳了提高学校内涵建设十个方面的实施重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示范校建设;内涵建设
为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教育部、财政部近期提出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经过积极的准备和申报,已被列入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通过这次申报,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又有了新的升华,在办学实践上又有了新的探索。
一、重新认识我国高职教育的形势和地位
(一)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我国高职教育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全国有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已经接近800万。从1998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专科)院校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268万人,在校生数从 117万人增长到713万人,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高职教育已经步人世界前沿,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据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高职的初次就业率为62%,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80%以上,与本科生基本持平。根据对28个省市自治区337所高职高专院校27.1万名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有效数据统计,高职高专毕业生年末平均就业率为93%。在职业教育发展得好的地区,少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本科院校,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二)高职教育是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10多年的发展,培养的全日制毕业生累计已经超过800万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结构,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和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进程中,高职教育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特点分析
1.针对性。多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与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一是由于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认识和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制等因素制约了高职的发展;就业准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业过程中的歧视性政策、学生毕业之后的待遇相对较低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二是内部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投入有限,大部分学校主要靠学费办学,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经费更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这次示范校计划的建设原则(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企业参与、院校具体实施)突出了国家通过示范校计划,引导各级政府和行业企业重视和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的基本思路,为高职教育创造了一个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外部氛围。示范校预审标准中就专门设有“建设环境”的专题条目,充分说明了示范校建设项目非常看重建设环境的这个事实。
2.目的性。我国高职教育经过10年的扩张,规模已经令世人瞩目,但从办学特色和办学内涵上看,尚缺少可以代表我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职业院校,这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声誉。此外,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的矛盾依然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向深层次的发展。这次示范校建设计划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强调内涵建设,特别是强调以硬件建设为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精神,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示范院校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兼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由此可以清楚地勾勒出教育部示范校建设项目重在“内涵”建设上的基本脉络。
3.可操作性。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是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示范校建设目标明确。在示范校的遴选程序中,突出强调的是学校的基础条件,预审条件中的“院校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五个先进”条件,反映了示范校的基本定位是办学实力雄厚、社会认可度高、明显具有辐射能力和国际影响的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批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职名校,以此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相适应。二是特别强调要有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三是建设目标和内容的系统性。在示范校建设项目总体目标下,还有一些配套的具体分项目标和建设内容:在国家级的层面上有特色专业群、国家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项目、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等具体分项建设目标;在辽宁省的省级层向上还有示范校建设计划、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职示范性专业、省级名牌专业、优秀教材、精品课程、公共实训基地等分项建设目标。这一系列的分项目标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层次的引导职业院校进行内涵建设的指标体系,为提高学校和专业的内涵建设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努力方向。四是建设过程的可操控性。按照文件精神,中央财政对入选示范院校实行经费一次确定、 3年到位,项目逐年考核、适时调整的做法,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院校,将终止立项和支持,从而保证了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全程的可操控性。
三、示范校建设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1.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是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如周济部长所说:“要建成一批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使高职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制度,发挥它们在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办学模式。继续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努力形成互动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积极寻求行业、企业持续有效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增强办学活力。
3.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减少学生求学负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办学思路。这应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
4.专业建设是项目建设的核心。要形成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的机制,要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和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上狠下功夫,把专业和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有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建立相适应的教学标准,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5.课程建设。要紧密围绕专业建设目标,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课程的目标(标准)要明确具体,深广度要求适当。要积极开展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校内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协调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生产实习的一体化;积极推行和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6.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国家集中财力和优质资源,加快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当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是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校内实训中心要强化生产性实训条件建设;要有与产业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习方面,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生产性实习要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大部分比例。
7.“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要有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并形成相应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梯队。
8.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9.社会服务和辐射示范作用。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要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在对口支援农村和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0,要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激励制度。导向鲜明,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节约高效,效果明显。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所面临的建设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尤其对于已经列入了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的院校来说,在确定的建设周期内,能否实现建设目标的确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正确地解读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明确内涵建设的努力方向显得十分必要。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7年04月06日 16:10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