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20,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周年。一年来,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彰显“浙工贸担当”,奉献“浙工贸智慧”,贡献“浙工贸力量”。今天,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让我们来说说浙工贸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双向奔‘富’”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以“国之大者”的高度致力于乡村文化振兴,重点与文成、永嘉、泰顺、瑞安、平阳等山区县地结对,在文化挖掘、人才培养与输送、文化空间构建、文化产业振兴中寻找“契合点”,共绘乡村文化振兴蓝图。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带动农民创文化,浙工贸在乡村文化振兴探索上注重双向发力,走出了一条校地联动的乡村文化振兴“双向奔‘富’”之路。
挖掘文化富矿
依托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刘基文化研究所、文创学院、时尚研究院等专门研究机构,甄选培育了文成刘基文化、永嘉瓯窑文化等具有辨识度、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区域非遗文化资源、区域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为核心的系列成果,对地方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凝练文化内涵
传统的农产品同质化严重,辨识度不高,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无法产生新的销售机遇。学校依托人文、电商、设计、物流等专业的人才优势,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乡村文化元素,形成鲜明的文化ip。学生创业团队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品牌打造,把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融入乡村特色产品中,推动消费者对当地乡村文化的认识和认同。
培育文化人才
大力开展乡村文化人才技能培训,对当地村民和返乡创业者进行文化扶贫。为村民提供网络营销与电商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实现从单纯的网络娱乐“输入者”到高质量的农村文化元素“输出者”的转变,更好地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和电商产业发展;依托学校非遗大师工作室、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组建文化讲师团,校村共建乡村文化传承基地。如“浙江工匠”郑央凡的瓯塑工作室是温州市市民终身学习基地,15年来直接培训各类乡村学员3000余名,培养乡村学苗30余人。解决了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的当代新问题,提升了传统技艺传承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
开展文化实践
依托学校党史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队、新青年下乡服务队、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等社会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学校红马甲志愿团队连续多年开展暑期送教下乡活动,将关爱和陪伴带给乡村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师生的足迹遍布全市各地乡村,教授科普知识、琴棋书画、传统非遗等课程,支教之余还开展安全教育、垃圾分类宣传调研、新农村美化、文艺晚会、走访老党员等乡村文化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