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训车间,一辆贴有“实训用车”标志的小轿车高高悬挂,头戴安全帽的教师和学生,一边讲解整车拆装的理论知识,一边走到汽车旁实际操作演示。这一幕发生在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汽修中心,而像这样教学时效性非常强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课堂,几乎每天不间断。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老师
指导学生操作激光切割设备 刘吉利摄
而在另一边,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聚精会神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激光切割设备,每一次精准切割带来的耀眼光束,都一定程度展现了职业教育内涵和魅力。
“中高贯通,出彩职教”。5月9日-10日,由温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2024年“教育环温行”媒体采风活动顺利举行,20余家主流媒体先后走进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理工学院、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用镜头记录、用文字见证温州中高一体化的生动职教发展故事。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这样生动、可感、可触的教学场景,都是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共育人才的一个缩影,更是温州市政府推出《温州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以来,职教活力的具体体现。
△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学生操控机械臂
全面优化课程体系 夯实专业技术技能掌握
“眼镜金属支架的连接处应焊接光洁、规整、平滑、匀称。”在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金属镜架实训中心,顶岗实习的学长正手把手指导学生对金属镜框进行手工点焊。
据瓯职专老师介绍,每周基地都会开设专门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而能够支撑这一教学场景实现,得益于学校于2018年创建的眼镜产教融合基地。基地共占地面积1360平方米,设备总投入750万元,基地主要包括板材眼镜智能生产线、金属镜架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和板材镜架制造中心、金属镜架实训中心等六大中心,致力于将眼镜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与协同联动。
瓯海职业中专校长刘胜早表示,随着近年来学校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基地从对接“岗位”育人迭代为对接“全产业链”育人,特别是基于眼镜与工业机器人的 “学科融合”,以“研”助“创”,推进眼镜“黑灯工厂”智能改造项目,实现常规眼镜的批量自动生产。
不仅如此,学校还注重以“创”促“教”,将创研成果转化为学生进阶学习的知识,通过智慧录播设备改造教学环境,探索产业化集群教育。刘胜早认为,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是职教发展的命脉,“我们采取中高一体化贯通教育,强化技能,因此将实训实操课程前置到中职阶段,将难以掌握的理论课程后移至高职阶段,更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养成的规律,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优化,体现一体培养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多校区错位开设汽车维修、电梯维保、工业机器人等16个专业。而与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眼镜设计与工艺方向)同为市域中高职一体教育共同体立项单位的,还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工业设计专业。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实训
特色培养模式加持 面向市场培育紧缺人才
本次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还走进了中国眼谷浙工贸眼视光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进一步了解学校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2023年,浙工贸与中国眼谷合作成立“眼视光技术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校借助中国眼谷的影响力和园区内200多家企业资源,将实践中心打造成为一个集教学实践、学生实习、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产教融合基地,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该中心为眼视光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工业设计(眼镜设计方向)三个专业的发展建设与人才培养服务。为满足眼镜视光产业链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紧缺人才需求,学校分别面向成人视觉健康服务、全年龄段视觉保护、眼镜产品设计开发三个细分职业岗位群,精准培养学生视力检测与矫正能力、视觉训练与康复以及眼镜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工业设计(眼镜设计方向)专业打造“园区化嵌入式交叉互进”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浙江创意园、浙江省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等,从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同时,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专业发展的时代性。”相关负责人说。
采风现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得主——黄浩然吸引了媒体记者的目光,他从个人中高职贯通成长成才的视角出发,表达了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优势和对他的影响。“这种教育模式为我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在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在实践中锻炼技能,实现了理论实践双重提升。”接下来,浙工贸将与中职学校一起扎实做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符合温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推进数智融合培养 助推地方经济“跑起来”
戴上VR眼镜、利用数控笔便能“沉浸式体验”拆分零件的乐趣;老师利用教学设备开展大场景交互式实训项目;在云计算运维实训室里学生学习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这是我们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建立以数字产业链为主线的数智实训大楼,以‘产学训研创用’理念打造科教融汇共同体,助力学校教学及科研高质量发展。”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口中的数智实训大楼,体现了温州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推进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学校还通过开设新技术应用“2+1”创业实验班,以科研成果转化实战项目为牵引,建立以实训为基础、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核心、以研发为动力、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实训+科研+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采访团还走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阀门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设计数控车床、机器人、加工中心、MES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映入眼帘。“现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有些已经不适用于实践。”永嘉学院的老师说,“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层次和标准给学生讲,毕业生走上社会就会跟不上时代与产业发展。”
据了解,该校永嘉学院还紧跟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面向阀门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要素,建设泵阀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泵阀装调与测试实训基地、阀门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育本土泵阀技能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 温州理工学院老师
为媒体采风团介绍实训车间设备
智能化实训基地 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赋能
从上手实践操作智能制造的生产线,操作数控车床打磨精密零件,到打造人机共融系统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都体现了温州理工学院在打造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上的良苦用心。不仅如此,学校还定期沟通研究产业动向、补充完善培养方案,“新课表”让不少学生感到“专业又实用”。
机械工程专业作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专设点、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去年开始与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中职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是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7个本科专业之一。“我上手操作后,才懂得数控车床是如何运作。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掌握了编程技巧,还提高了零件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林同学在中本联合实训室——数控实训车间,边学习零件的精确加工技术,边向记者说。
近年来,作为温州唯一一所理工类本科高校,温州理工学院通过打造近一万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工程训练中心,以及工程基础实验室、工业自动化实验室等40余个专业实验室,培养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生不出校门也能掌握专业所学的实操知识,体验智能化工厂的设施设备。”温理工的相关老师说。
记者了解到,其中的工程训练中心以实训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集教学、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技能竞赛于一体,主打一个实践教学的整体性,不仅承担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实训教学,还为全校相关专业的工程素质教育赋能。
此外,工程训练中心年实验人时数达5万人时,年实验人数达600多人,其还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活动,承担学校各类技能竞赛,为地方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据悉,目前温州全市共有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45所,在校生10.6万人。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当地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根据需求适度增加实训用房面积,努力提升容积率,并提出“政校行企”合作模式,多条举措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拓宽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渠道。
全力畅通学生成长通道,探索建立一体设计、贯通衔接、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职和高职、本科接续联动开展人才培养,是温州市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举措。下一步,温州市教育局将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为主渠道,以助力职业教育学生人人成才、人人出彩为目标,积极探索中高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元融合、贯通衔接、协同育人的温州样本,聚焦中高一体,打造优教强城。
网站链接: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405/t20240514_26093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