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工贸   >   正文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

作者:中国教育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3日 13:07  浏览:

继上海高校思政课程转身课程思政改革之后,浙江省近日也提出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课程思政之主旨,是强调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次序调换,从教育理念或课程理论讲,完全是两种内涵不同、取向范围不同的概念。可以说,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由此引发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要顺应这种改革与发展,高职应该做些什么值得关注和思考。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究竟有哪些变化

“课程”一词,许多教育家提出不同的解说,如夸美纽斯将教材等同课程、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泰勒则提出课程即经验,等等。我国古代对课程也有描述,如宋代朱熹的《朱子全书·论学》中就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描述,泛指功课及进程。在我国当代,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主要指教学内容即教材,如《辞海》将课程定义为“教学科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广义课程则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各门学科及其相关的教育活动。

由上述“课程”的定义可知,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相关教育活动的总称。高职的思政课程一般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教学科目及其教育活动也纳入其中。高职思政课程的特点是学科定向和学科边际较为明显,思政教育高度聚焦。课程思政则不然,从词义的组合分析,它不是特定的一门或一类具体教学科目或某一教育活动,课程是泛化的概念,即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着思政教育,其特点是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鲜明,而传统的课程边际淡化。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职应该怎么做

北京大学教授孙蚌珠认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教学体系。这个观点十分精辟,那么高职面对课程思政的转型和要求,应该做些什么?

在教学体系建构上,思政之魂要统领。高职的教学体系是围绕专业设计的,依教学科目类别大致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块,思政课程只是公共课程中的一部分。教学具有教育性,高职教学也不例外,而且每位教师都懂,不会忘记教学设计中的教育性。但是,长期以来,认为成人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思政课程和学工部门任务的教师有很多,多数课程工具化教学成为自然。

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科建设的局限,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可见,课程思政的本旨并非要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按思政课程去搞模式化。在教学体系层面的建构上,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学科教学第一位是培养人,政治素养与国家意志高度统一;课程思政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

在教学目标上,思政的刚性要坚卓。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集中体现在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目标之首要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高职教学在职业化导向下,“应知”与“应会”的课程教学目标十分明晰,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学知和学技的原动力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红专”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对应,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辅相成,让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训练课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思政的鲜活要放大。常态下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知识化和技能化的组合,思政教育往往点缀性地纳入专业知识领会、相关技术练习过程中,多有以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教学为“主线”、以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为“辅线”之说,显然专业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功能被弱化。

课程思政则不同,一门科目就犹如一项思政,必须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知识中的教育因素,时时扣住德艺双馨的“命脉”,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育来实现的,总体目标的分解是课程匹配的重要依据,因此每一门科目教学担负的育人任务各有侧重,依照教学大纲,跨出教材,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评价上,思政的底线不质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必然牵动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改革问题。课程思政的“泛”课程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原则性与普遍性。课程思政的原则性表明,高职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质量水平等,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准则,也是“一票否决”的根本原则。课程思政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要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这是共同的要求。据此,高职要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思政标准和学科标准都要“硬”,筑起又红又专的“同心圆”。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以思政课程的思维和方法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其意义在于“给我们的大学生修筑起一座‘承重墙’,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承重,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高职的课程思政改革刚起步,但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不少,对打好这场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和水平的攻坚战,高职人充满自信。

(作者邱开金,系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徐小夏 最后编辑:2017年03月23日 13:07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