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初起,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带您走近一个个高职“独门”专业。独门专业反映着时代的变化,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积淀,是职业教育投身教改的勇敢尝试。今天,我们将走近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中一个与地方非遗文化相关的独门专业。
文艺小清新的人,肯定会喜欢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内的“浙江创意园”:旧厂房用木头、玻璃等材料改造过,但沧桑的外墙上还爬着粗大的藤蔓,园子里的樟树都上了年头,空气也似乎变成了柔柔的浅绿色。在这里,我们将要寻访全省唯一将瓯地非遗技艺作为专业方向的独门专业。
2009年,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开设了以瓯绣、瓯塑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专业,并将瓯绣、瓯塑作为专业必修课程,迄今为止,为全省高校中唯一。在浙江创意园,不仅有工贸学院的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和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所,还有瓯绣、瓯塑、瓯窑大师工作室和开放实训室。
温州,别称“瓯”。“瓯”是什么样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瓯,小盆也。”这容易让人联想,温州是不是曾盛产瓯器?走进瓯窑工作室,满桌满架的瓯瓷在油黄色的灯光下釉色发光,仿佛这就是“瓯”本来的样子。负责工作室的吴少珺老师正指导一位大二学生在瓷坯上雕刻花纹。吴少珺毕业于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曾跟随瓯窑名家陈景炜在瓯窑小镇的瓯窑陶瓷研究所驻馆创作两年多。“瓯窑朴素宁静,我从看到的第一眼就非常喜欢,这可能与心性有关。”她说。
瓯窑是中国南方最早产生的瓷器,是青瓷的一种,釉下褐彩,颜色偏灰白或黄,这和烧制过程中的还原不充分有关,而龙泉青瓷,颜色更绿一些。虽如此,瓯窑却有“缥瓷”的美誉,缥是一种青白色的丝帛……
多少个世代过去了,但瓯窑那种素朴、原始的美,依然能让人一见如故,而瓯塑、瓯绣,则在古今传承中不断发生着演变。
从2006年开始,工贸学院开始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瓯绣技法》《瓯塑技法》公选课,每班10人,这一年,30岁的郑央凡来校执教。
郑央凡乌黑的大眼睛望着你时,总感觉在观察和思考着什么。“不管看到什么,都会想着该怎样塑形,成了职业习惯。”她微笑着说,创作就是一个不断去发现、去探索的过程,而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2013年,郑央凡带领学院师生历时一年创作完成了大型瓯塑壁画《雁荡秋色》,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观赏她工作室里的瓯塑作品,尤其是墙上那幅《翠映廊桥》,真是既有中国画的意韵,又有西洋画的明暗层次。
郑老师介绍道,瓯塑作品的好坏,先是看它的立体感,瓯塑是一种最浅最薄的浅浮雕,它与普通浮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是油泥堆积而垒出的高度,而是先薄进去再厚出来,侧过来看,画面的至高点始终齐平;再是看作品的色彩,作为一种彩色的浮雕形式,瓯塑主要采用套色法来设色,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很自然的渐变色,虽然一些细部也可以采用油画进行后期晕色,但不宜多。
见到郑老师时,她带的两个徒弟正好在准备塑形时要用的油泥。油泥是将高岭土加入到煮沸的熟桐油中,再加入矿物质和植物质颜料染色,最后放入捣臼中捣制而成。拿来创作之前,油泥还必须经过揉、压。男徒弟翻过手掌给我看,叹道:“手掌很疼。”女徒弟则直言:“揉泥的时候,痛苦死了。”
然而,让他们惊奇的是,油泥只要到了郑老师手上,仿佛只要压两下就好了。师徒仨一起做叶子,他俩好久才做出一片,郑央凡已经做好了好多片。
“瓯塑的方法,我讲得出来,对他们来说也是难参透的。对初学者来说,哪怕只是做一片叶子,没个3个月,关节也打不开,塑出的线条看起来就不柔美。”郑央凡拿出了做瓯塑时的专用工具——砑碲儿,黄杨木材质,有着各种大小和形状,圆形、长形、尖长形……
“你看,用铅笔画素描时,手是45度角挥动的,画水彩油画时,手是上下左右摆动的,你再看用砑碲儿塑形,手腕是360度转动的。”
从教11年来,郑央凡每年都带3到6个徒弟,而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金华女孩,女孩跟着她学了3年瓯塑,从没出去找过实习,毕业时,女孩就能独立创作瓯塑作品了,应聘找工作时只要拿出瓯塑作品和获奖证书,用人单位就会立刻挑中她。“她每次换工作成功,都会很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我。”郑央凡觉得,虽然她的学生不一定会从事瓯塑行业,但能从瓯塑中受益这么多也让她欣喜。
郑央凡的隔壁,是邹绳珠老师的瓯绣工作室。邹绳珠是温州市的瓯绣非遗传承人,工贸学院的“镇校之宝”——《国韵祥和》就是她亲手所绣,如今这幅宝贝摆放在瓯绣实训室,远远望去,逼真得如油画一般。
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邹老师还在显眼处摆了一幅老寿星的长条屏,这是她从民间收来的老物件,很能代表瓯绣的传统风格。
“传统的瓯绣的特点是厚重,就像这位寿星翁,身上的颜色都是块状的。”邹绳珠说,现在整个温州地区的瓯绣非遗传承人只剩十几个,为了传承瓯绣,他们对瓯绣做了很多改良,使瓯绣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
用工贸学院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小明的话来说,改良之后的瓯绣特点有三:立体感比较强,色彩鲜艳,写实的作品格外逼真。
每年,邹绳珠会从所教的班级挑选出有天赋的学生做自己的徒弟,其中两个徒弟还先后留校任教了,这让她舒了口气:“总算有人接班了。”但对于瓯绣的传承,邹绳珠还是觉得很难。“慢工细活的传统刺绣跟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实际是脱节的。”但她相信,只要接上了,瓯绣就会有新的出路。
认真考虑瓯地非遗技艺出路的,还有许多人。早些年,工贸学院设计分院尝试过开设单纯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人的专业,结果发现学生的出口狭窄,难以被就业市场消化。后来分院便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现代室内设计课程相融合,学生就业很好,很多学生大二、大三时就被实习的设计公司和工作室相中了。
“瓯塑和瓯绣都是国家级非遗,但跟瓯绣比,瓯塑更容易在家装设计中应用,起步也更早。”工贸学院设计分院院长卢行芳告诉记者,分院一直希望培养的人才是这样的:他们既能把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承下去,又能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创新设计,同时还知道将这些作品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