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宇团队在实训中心工作。灵犀 摄
入驻浙工贸众创空间半年多,杨凯帆和他的三个小伙伴创立的“玻丝茅眼镜”生意越来越稳定。从白手起家到公司注册,他们没有问家里要钱,而如今的盈利已够自力更生。这只是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双创教育众多成果的一项缩影。随着创业型高校建设,浙工贸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学校+园区+城市”互动生态圈特色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创客脱颖而出,并开始反哺学校发展,也为温州地方提供社会服务。
打破“围墙”学实战 双创教育贯穿全程
今年10月,浙工贸和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4所浙江高校入选2016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入选的高职院校,浙工贸打破学校和企业、社会的“围墙”,同时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个性化、模块化的课程包。
走在浙工贸,你能明显感觉到这所学校与普通高校的不同之处:打破“围墙”与学校融为一体的各类创业园区,在林荫大道两侧不时进行展示的创意集市,由师生众筹创立的校内的创业咖啡吧……浙工贸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学体系,将创业基因深植学生血液。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目前,浙工贸开放了56个实验实训室,学生可以跨专业自由组建团队,自主完成项目创意、研发设计、实验性生产制作以及成果推介等。2015-2016学年,共开放六大类156个项目,参与学生达4658人次。
针对有明确创业需求的同学,浙工贸推行“2+1”改革,目前共开设文化创意创业等6个方向。同时,还制定出台《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园区支撑初创梦想 全方位呵护优秀项目
今年4月,“玻丝茅眼镜”在浙工贸众创空间落地,终于告别了“打游击”的状况。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位创业者就接待了几位客户验光。有了这个“根据地”,越来越多同学慕名而来。
“我们都没有创业经验,但是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问题几乎都迎刃而解。” 创始人之一杨凯帆告诉记者,刚开始团队没有设备,学校就开放验光室,免费提供昂贵的设备给他们;今年4月,团队通过入园评审,成功入驻众创空间,可以享受免租金和水电费的优惠。
目前,浙工贸依托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等三大园区,内部平台给予学生创业族群以归属感,而他们也为园区注入新鲜血液。杨凯帆说,在创业氛围的影响下,他身边的同学几乎都在“外面跑”,比如许多有摄影、设计特长的同学选择在浙江创意园工作,知产管理专业的同学在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实习、工作等等,很少有窝在寝室的。浙工贸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和园区实现了教学一体,大量的园区创业导师来校讲课,投资团队主动对接学生项目;反过来学生到园区里创新创业,学校老师到园区创业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浙工贸创业学院院长台新民说,万事开头难,初创团队总是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对此学校提供全方位的“呵护”。比如针对资金困难的问题,学院建立了众创众筹平台,发挥众创空间的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此外,学院的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还提供风险投资等融资和咨询服务。同时,还与市科技局联合建立的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专利申报、商标注册、质押贷款、维权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学生反哺学校 成果服务社会
以前学习如何在速卖通上做电商,如今变成速卖通的金牌讲师。进入浙工贸两年多以来,王韶宇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变化。这个来自内蒙古的22岁小伙子已是学校里的名人,他一手创办的“中国风儿童伊甸园”跨境电商办得红红火火。今年团队参加第二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了金奖。
“到了浙工贸后发现学校非常鼓励创业,我加入了大学生跨境电商协会,学校也有老师专门教怎么做跨境电商。”就读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王韶宇十分心动,立马在速卖通上注册了一家网店,卖起了鞋子。普通鞋厂一般不给零售商供货,经学校老师介绍,他终于与几家鞋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学院还提供了免水电费的办公室,让他和小伙伴们能够安心创业;学校还经常聘请相关产业的企业家前来讲课,无形中带来一些资源……
王韶宇说,与传统电商不同,跨境电商的单件盈利更高。以一双热销的鞋子为例,净利润达到60元,而普通电商只盈利几元钱。随着项目越来越顺利,如今公司月营业额超4万美元。
现在,王韶宇还将速卖通经营“秘笈”分享给同学和企业家。一方面,他的公司是学校学生实践基地,成为优秀校友反哺学校;另一方面,他当导师教传统行业企业家做跨境电商。王韶宇说,浙工贸培养了他,如今他也很愿意服务学校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