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是一所省属公办院校,地处温州,学院多年来致力于创业型高校建设,积淀并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学院现设有31个专业,全日制高职学生11000名,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公布的调查数据,学院连续2年获得浙江省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名。
2009年开始学院先后建立了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外包服务示范园等三大园区。以三大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了园区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学院当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唯一高职院校),2013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5年国台办授予学院“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学院“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等称号。2016年学院被评为“2016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院众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一、建立创业学院,形成创新创业的联动机制
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于2009年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副组长、招生就业办、学生处、教务处等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制定学院创新创业的规划、统领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成立,完善了我院创新创业体制机制,保障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0年6月成立创业学院,由院长直接分管,创业学院下设创新创业教研室、创业研究所、创业型高校研究中心、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部门,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孵化指导等完整体系。创业学院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文件,执行领导小组的决议、制定有关制度以及全院创新创业日常工作。独立建制、功能完备的创业学院的设立和运行,有效地整合、组织、协调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全面开展我院的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由创业学院牵头,与教学部门、思政部门及二级院系协调,同时在每个院系、每个班级设一名创业委员,由创业委员传达学院的创新创业资讯和创新创业活动。创业学院、教学部门、思政部门及二级院系的协调工作,以及创业委员的设立,形成我院人人参与、贯穿全程、全校联动的创新创业机制,活跃了学院创新创业活动,有效推动了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积极推行“2+1”创业教育改革,构建 “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2+1”创业试点教育即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生在所在院系学习专业课程,第三学年转入创业学院接受创业专业(按创业方向分班)教育。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前进行报名,第三学年所学课程和学分,替代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可以替换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2、“分层”包括创新创业普及教育、通识教育、“2+1”试点教育和实践教育四个层次。学院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展创业普及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列入培养方案,计2个学分;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业通识教育,纳入全校通识教育体系,计选修课学分;面向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2+1”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选拔学生进入“2+1”创新创业班学习,实行创新创业学分替换;面向有创业项目的同学开展创业孵化帮扶,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进入大学生创业园、三大园区和专业实训场所进行创业孵化,配备创业导师,替换顶岗实践学分。
3、“分类”指的是通识教育阶段按专业类别,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结合专业开设不同的创业和创客教育课程;“2+1”创新创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创业意愿的不同,开设网络创业、文化创意创业、科技创业、巾帼创业、瓯厨艺术创业及泵阀设计创业六个专业。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自身技能及创业意向,选择进入不同的专业班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每个班级按不同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来实施教学,实践阶段根据不同的创业项目,配备不同的创业导师。如下图:
图1: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园区化的创业师资、开放实训室与教学制度改革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保障
通过“契约约束”机制,对于入驻园区的企业,入园协议中规定企业有承担教学任务,接受师生创业实践的义务;通过“政策激励”机制,例如租金减免、津贴发放等措施,吸引园区的企业家担任学院兼职创业导师。“老板即导师”,学院聘请园区35名企业家担任学院创业导师,兼职授课、讲座、与学生创业团队一对一结对服务。“老师即老板”,学院12名老师到园区自主创业或企业挂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院园人员的双向交叉流动,实现了双重身份的自然转化,有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例如温州市瓯塑学会会长和工艺美术行业名师名家郑央凡老师成立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瓯塑工作室,于2010年入驻浙江创意园。她创作的瓯塑作品“雁荡秋色”被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选作主背景。郑老师把工作室作为创新创业的载体,带领学生团队共同创业。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在“温州名购网”上进行销售,取得良好业绩。她所带出的学生杨忠敏在瓯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自主创业,成立了温州大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注册了“OUSU瓯塑”商标,对温州瓯塑进行专业化、品牌化推广,年营业额达70万元。杨忠敏还获得文化新浙商称号。
学院建立了创新创业网站和工贸创客微信公众号,丰富了创新创业线上学习资源;与用友新道合作,打造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等网络创业实训平台;开发微课程,推行翻转式课堂,提高教学效果。近三年来,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类竞赛一等奖4个,国家级二等奖13个,省级一等奖18个,省级二等奖13,省级三等奖6个。
学院制定了《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2+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创业学院试点建设方案》等系列文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证书学分和业绩学分的管理制度,同时,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四、园区化众创空间,提升了创业孵化帮扶能力
1.搭建园区化众创空间平台
经过多年建设,工贸学院众创空间功能不断完善,工贸学院众创空间架构由“四创”核心圈+服务圈组成。“四创”核心圈包括创业学院、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园和浙江创意园,主要是构建涵盖创意、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服务圈主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网络、场所、知识产权、创业指导、人才、中介等创业全要素服务。发挥众创空间的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2015年被评为温州首批市级众创空间、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众创空间,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如下图所示:
图2:浙江工贸学院众创空间
2.完善创业融资服务平台
由学院与温州市科技局共建的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主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融资服务,并定期举办资本“相亲会”,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资金有效对接。
鹿城农商银行授信学院大学生创业信用贷款额度2000万元,每个学生可以获得2万至10万的创业信用贷款,手续简单,快捷,深受创业学子欢迎。
学院成立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每年提供100万元),采用创业模拟银行运作模式,针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解决大学生创业遇到的融资困难。创业模拟银行实行虚拟机构、实体化运作。创业模拟银行同时作为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还出台了大学生创业补贴实施方案,对申领到工商营业执照(不含个体户),并担任公司法人的全日制学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
3.培育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
学院建立的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一站式”服务。如专利申报、商标注册、质押贷款、维权服务等。2013年,经温州市政府批准,学院与温州市科技局联合创建了温州知识产权学院,为培养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实务人才,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发挥了显著作用。
图3:与市科技局合作成立12330(温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4.成立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为台湾青年来温州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年多来,服务中心组织近1000名台湾青年通过各项体验式交流活动了解温州,对接台湾青年创业就业项目近40个,部分项目已落地温州, 以创新创业为主题,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
图4:国台办授予学院“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
2015年10月23号,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来浙江调研创新创业教育时,学院作为浙江省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向袁贵仁部长做《园区化推进协同育人,生态圈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汇报。2015年10月,承办了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校长联席会创新创业分论坛,并作经验介绍。2016年2月1日,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莅临我院指导,并高度评价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3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等领导调研我院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工贸学院发生了质的飞跃”。5月10日,浙江省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院召开,我院在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学院承办了 “共创未来”2016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温州分赛区赛事、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工作坊等,牵头申报了创新创业教育国家级教学资源库。8月,教育部公布我院成为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科技部授予我院众创空间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
http://article.cyol.com/edu/content/2016-11/16/content_14616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