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市出台《温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浙江省“智造”示范区的目标。随着我市产业经济加速转型升级,一大批行业隐形冠军和高成长性企业涌现出来。
不止于此,去年我市出台《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15-2020年)》,移动互联网更是成为下一个“风口”……专业人才需求缺口给我市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昨天记者了解到,今年浙工贸正着力优化专业建设,立足温州实际,闻风而动,率先新增四大专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校企一体 培养专业人才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为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坐落于温州市中心绣山公园与杨府山公园之间,临近温州市图书馆、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和中央绿轴公园,地理位置优越。
据悉,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余人,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单位和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单位,设有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信息传媒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轻工系、电子工程系、人文系、材料工程系、知识产权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等二级院系,共35个专业,以及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现代制造与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创业学院、体育发展中心等27个科研拓展与社会服务机构。
为增强职业教育的熏陶,浙工贸建设了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等园区,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明晰专业发展方向,提高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学校与30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实现“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促进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现在,浙江工贸学院瓯江口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计划2018年完工,2019年投入使用。
支撑产业升级新增四个专业
“我们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急缺在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人才,应该说当下温州专业人才的供给跟不上本地企业智能化的进程。”浙工贸相关负责人说,为了适应当下“互联网+”、“机器换人”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等新形式,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浙工贸增设了移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和体育运营与管理等四个专业。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浙江工贸学院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专业师资。”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温州各类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学校抓住时机,升级优势专业开辟新专业,支撑温州产业升级,使学生可以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专业发展需要支撑。浙工贸充分调动人财物资源,在与政府、企业等相关方面充分合作,夯实发展基础。记者了解到,如新增的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由温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工贸学院三方共建而成的温州文化创意学院举办,引进了中国传媒大学提供教学支持,主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策划及其管理人才。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则与温州本地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具竞争力。
人才质量蝉联全省高职院校冠军
不断优化升级专业建设,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今年,浙工贸毕业生2888人,就业率达到98.19%。事实上,该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8年超过98%。而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公布的2013届、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该校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得分连续两年名列全省47所高职高专院校第一。
“把传统的静态职业指导转向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当地政府部门合办人才市场,学生一入学就可到人才市场了解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到中小企业参观,了解企业需求,学校再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上学校都紧追市场,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紧贴基层,到就业时自然有市场。
除了就业,浙工贸还提供了不同的上升渠道。今年该校227位学生拿到了“专升本”录取通知书。如果学生希望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选择赴台深造。浙工贸引入台湾中华大学和台湾中原大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在自愿的基础上,可赴在台湾中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台湾中原大学(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交流学习。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浙工贸还与市台办合作,成立了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去年开展4场创客沙龙活动和10余场创新创业体验活动,共吸引海峡两岸32所高校,800名台湾青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