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的开篇之年,高职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不少。经过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之后,以创新驱动的内涵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目标。高职内涵建设如何做?需要因校制宜,着力从特色化个性化上做文章,以此打造学校品牌,再创学校辉煌。
高职院校打造品牌各有韬略,但最终品牌做得怎么样,值得思考。不久前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公布了浙江省47所高职高专2014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报告,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继2013届综合评估排名第一后又蝉联第一。表面上看“第一”是评的结果,但从评价要素看,这是真真切切做出来的。
用服务争取师生的认同度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位胜任度及创业前景、对母校的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五个维度,从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品牌必然是学校整体联动的结果。还要关注的是,调查数据来源是毕业一年后的学生,能否得到他们的认同更加不易,这需要真功夫。
高职院校师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内在的核心要素包括价值取向、个人发展诉求、期望达成等方面的相关度。用服务争取师生的认同度,是因为学校的服务既是与师生交互沟通的桥梁,又是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对服务的评价或态度趋向,多表现为一种认同。当然,由于师生的需求不同,服务也要有针对性。
高职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双师”素质的“应知”与“应会”上。理论上要知道“是什么”,实践上要通晓“怎么做”。学校服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单单是教学管理要求他们如何做,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搭建平台、开辟通道,为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教师的人文关怀也不容忽视,教学中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鼓励大胆改革创新,生活上要对教师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多关心。学校服务与教师需求相吻合,才会有教师对学校的认同。
高职学生中最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现实角色认同难,读高职与原升学期望不一致,入学后心理困惑多、成长迷茫感强。因此,服务高职学生成长,就必须在职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营造、学业与职业的融通等方面做好工作。没有切实的服务内容和行动,学生就难有真切的感受,对学校的认同就会很困难。
用质量获得师生的满意度
高职教育是典型的职前教育,绝大多数学生从这里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短短的三年学制里,学生要从高中生向准职业人转型,高职教育要能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所用,帮助学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学校责任重大。试想,高职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不上,或因学校教育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没有学好专业,毕业后切身体验到职业发展之艰辛、创业就业之挫折,他们怎能宽容母校并违愿地在调查表格中填写“满意”?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是极为厚重的,因为它是学生用自己的“实验”与“实践”对先前学校教育质量的检验。分析测评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的指标结构,它就是一个多维度的质量认证体系。“满意度”其实就是质量的代名词,提高满意度必须从提高质量做起。对高职来说,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最关键的是教与学两个主体合力的“结晶”。
教师是“教”的质量主体。这里的“教”是泛化概念,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都是“教”的范畴。当然,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主渠道,更是育人质量的决定要素。教师的教可分身教与业教,身教就是人师之教,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治教治学的品质、对教育对学生的深厚情感等;业教就是经师之教,包括教师学道的渊博、专功的精深、教学组织及方法的精妙等。毕业生对母校教师的评价绝不是始于某一位或少数教师的评价,它是理性而概括的对所认知教师群体的综合化评价。因此,教学质量只能从日常教学规范的管理、良好校风教风的建设、课堂教学创新的持续推进等工作中去打造,用过硬的“质量”化为日后学生“满意”的因子。
学生是“学”的质量主体。从根本意义上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学的质量如何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影响学生个体学习质量的因素复杂,但良好的主流学风建设则是学校工作的着重点。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学校有三方面工作必须做好:一是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选择及优势兴趣的发展;二是努力将专业建设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联系,让学生学有动力、业有方向;三是知识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社会积蓄底气。按规律言,教育价值的体现有滞后性,学校教育真正的、也是更加重要的价值就是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力的培养。
用多赢保障社会的支持度
高职人才培养要让行业企业说话,把评价的话语权交由用人单位,这是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硬招”。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性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在教室里讲技术训练、在作业本上做顶岗实习,这类人才的培养只有“接地气”,让专业与行业企业近距离对接,学生才会有真知真学,学生的职业信念、专业情感、学习动因、知识能力储备等离不开实践课堂。
高职学生的成长需要实践教育,但实践学习的平台如何建?高校与企业合作是一种关系体。一方面高校的优质资源能让企业共享,能有效地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企业的平台和教育资源也能助力学校内涵发展,能担纲协同育人任务。从价值取向看,学校与企业不尽相同。协同育人并非是企业本来的义务,要与行业企业结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协同的结合点和长效机制的纽带就是学校的服务力和企业的教育力,建立和完善契约化利益多赢机制是重要保障。
高职学校还要有社会的责任担当精神,以有为争得有位,在利于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下挖掘潜力,做政府有规划而学校有能力的项目。例如,温州是全国轻工制造大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正全力打造现代新型的物流新模式,但专业人才十分紧缺。浙江工贸职院以此为契机,经温州市政府批准,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支持下,2015年年初与温州市物流商会等共建温州现代物流学院,不仅集聚了一批国内物流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业界大师,为温州物流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随着专业的开设,将有效缓解专门人才紧缺的矛盾。2014年年底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的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在浙江工贸职院落户,同时引进很多全国知名公司加盟基地,公司向相关专业学生开放,技术骨干承担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团队进入公司,开展研发和技术攻关工作。正是这种利益多赢的共同体促进了紧密型的产教融合,也赢得了社会及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度。
高职的品牌不应是概念,更不是炒作,用质量说话,用效果诠释,这是品牌的硬道理。高职的品牌效果重在实效,是可评价的,因为品牌打造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实效验证和实效不断提升的过程。无实效就无所谓品牌,高职的品牌功夫必须做在实效上、做出实效来。
(作者系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