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研讨活动的国外中国历史专家在发言。
▲研讨会现场。徐辉 摄
本报记者 潘秀慧 通讯员 徐辉
2006中国·温州国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昨天在我市开幕。对这位既以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而彪炳史册,又以通晓天文地理、足智多谋、品德高尚而被民间社会口耳称颂的历史文化名人,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又是怎么看的呢?这位堪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瓯越先贤身上,又有哪些东西值得今人学习传承?昨天,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部分与会嘉宾。
人格魅力历久弥香
“小时候就久仰刘伯温大名。”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商传说,中国老百姓特别推崇讲忠义、有才华、富传奇性的人物,而刘基这样的人物正代表了老百姓对本民族本地区杰出代表的期盼,于是民间产生并流传起有关刘基的许多传奇故事,乃至被神化,恰恰说明其无穷的人格魅力。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说,刘基“还具有悲天悯人的心胸,也具有感事应物的情怀”;“宁折不弯、性刚嫉恶”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志达对刘基品格的高度概括;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方志远则认为,作为文人政治家的刘基主张法治,是位带着正义感而又勇于坚持自己政治理念的人……
斯人已逝,但通过与会专家列举的史实与理据,一个刚正不阿、性格丰满的刘基形象逐渐明晰起来。人格魅力不仅能突破时间限制,显然也能超越国界。“刘基是位伟人!”来自意大利那波里东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白蒂(Patrizia)副教授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中国史书上看到有关刘基的内容,对这个人发生了兴趣进而去了解更多他的事,能来研讨刘基并去看他出生的地方,让她非常高兴。
文学思想博大精深
“他的文学作品非常好,《郁离子》是我接触的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来自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的全寅初教授用颇显生硬的中文向记者介绍了刘基文献传入韩国的过程。这位从事刘基文学研究20余年的学者还告诉记者,温州一行让他收获很大,准备回国后要写一篇有关名人文化的旅行记。《刘基〈写情集〉的填词特征》、《刘基赋论析》、《刘基诗与明初诗派》、《刘基文风》……光看这些提交给研讨会的论文名字,也能感受到刘基作为明清散文八大家之一,开创明朝一代文风、诗词赋散文兼长的赫赫文名。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除了探讨刘基的政治功勋、军事造诣和过人谋略外,与会专家提到很多的一个词汇是“刘基的思想”。刘基的思想是什么?有人看出了“济世”,有人看出了“诚信”,有人看到了“讲求事功”……“刘基讲‘孝’,说‘人知爱其身不爱其亲为不孝,却不知爱其亲不爱其身亦为不孝’,主张人要爱惜自己身体、遵守律法,可见他的‘孝’不是愚孝,而有了创新,这种‘孝’的思想在今天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也有积极意义。”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周群这样说。
再造温州人文形象
“观察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文化,如果抓住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就可以了解这个地区文化的各个层面。”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包伟民教授说,产生于温州的永嘉学派强调事功,过去人们往往以为这就是温州人形象,而随着对同为温州人的刘基研究的深入,就给了人们另一个形象,从这位比较老练的儒家政治家身上反映了温州文化的另一个侧面,这对于完善温州人精神、再造温州人形象将发挥作用。刘基身上有温州的文化基因,刘基精神又不完全等同于今天的温州人精神,今天的温州应该从这位乡贤身上汲取什么养分?许多专家给出的共同答案是:人文精神。
“没有人文底蕴的民族和地区就不是完善的。”商传认为,宣传刘基、研究刘基不仅能让旁人了解温州,也能让温州人知道自己的文化传承,潜移默化产生的效应将丰富充实温州人今天的形象。也有如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等许多学者认为的,刘基的政治、军事、文学和思想成就和对历史的贡献,本身就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深化对刘基的研究、打响刘基这块文化品牌,对温州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和挖掘传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刘基文化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研究基金、研究所、研读会相继建立。
在刘基出生地的文成,刘基文化节已开了两届,刘基这个名人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那么,刘基这个历史名人的文化资源到底该怎么用呢?显然,一股脑儿注册“刘基”商标、蜂拥而上傍“刘基”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合理利用至关重要。”包伟民、商传、周群等纷纷表示了这个意思。“当前再不能简单地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事了,先贤文化也要严肃对待,用学术研究的精神从事刘基文化研究。”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德信语重心长地说,善待名人资源、不搞盲目开发是做好刘基文化研究和挖掘的关键,无限扩大经济效益、从功利角度“改写”名人都不是明智之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也建议,更多地去挖掘刘基文化中的高尚道德和人文关怀思想,并用之来教育和感染市民,使刘基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