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2 | |
核心提示
为提高适应社会能力,我市一些高校设立在校大学生创业园,以此实现创业带动学业,创业带动就业。然而,在校生创业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是否会荒废学业,大学生又是如何把握创业风险”等问题的关注。
那么,园区内的学生“企业”运行如何?学子们又是如何看待在校创业?学生和老板的双重身份如何兼得?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一番调查。
现状剖析
未能跳出
校园经济圈
去年11月中旬,温州大学生创业园正式开园,来自12个学院的36个创业团队和创业工作室入驻创业园。经过近2个月运行,园内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佼佼者,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市场练兵”的新跨越。
然而,记者在创业园内走访时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在这批“事业有成”的学子中,无不依托着校园消费而成长,而真正能跳出校园经济走向社会,在市场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
创业园内颇具实力的工作室之一——蓝蜗牛工作室,在2005年3月成立之际,由于缺少必要的人脉关系和业务制作能力,业务来源基本上都是从学校中承接,虽说经过几年的打拼,实力及业务拓展范围早已今非昔比,但还不能摆脱校园经济,真正独立走向社会。
“创业园区离市区较远,交易成本要增加,因此客户也喜欢选择相对较近的公司;再者外面昂贵的场地租金和员工工资等经营成本,决定工作室目前只能暂居创业园,以求进一步发展。”蓝蜗牛工作室“掌门人”之一,今年刚毕业的温大美术学院的魏安顺道出众多渴望做大做强的创业学子的苦衷。
据了解,在创业园中,经过2个月的市场“洗礼”,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多数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服务行业,如艺术设计,IT信息服务、文化传播等行业,这些“企业”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势头也较好。而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市场同样在这里应验了“适者生存”的真理。
温大就业工作处职业指导师施永川表示,由于学生对创业项目有充分的信心,目前创业园内并未出现学生创业半途而废的情况,不管园内的“企业”经营状况如何,这种实战性的创业模式极大地发挥学子们的创业激情,更为重要的是,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学业,为将来走出校园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和积累经验。
风险把关
方案审查
严把入园关
记者近日采访部分在校创业大学生时发现,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事先也有心理承受能力,大多数创业学子认为“既然是创业,有成功,就有失败,都能坦然面对”。
由于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资源少、综合阅历浅以及资金匮乏等先天不足条件,在校大学生创业中,学校发挥了重要的“监护”作用,成为在校生创业“保驾护航”的指路明灯。相对其他创业,大学生创业风险要小。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管理办公室的周全认为,创业中的学生,家庭相对富裕的占多数,创业的投入不是大数目,所以即便失败了,并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创业的项目大多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项目,而非什么高科技项目,诸如市场调查类的服务更是零投入,无风险可言。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在校生入园创业是有“门槛”的。据了解,目前在校生的创业方案,事先要通过专家从是否有市场前景、有创意并有可行性等方面来评审“把脉”,通过后方可入园。同时对创业的学子进行前期创业风险、法律及财务等知识指导和服务,让学生明白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成功率。对于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成绩优秀的企业,创业园进一步进行孵化与提升。
一批学子借助创业园这个平台,已成功走向社会。而这些事业有成的学子手下也基本上是同学或校友,通过传、帮、带,很多在校学子在创业企业中学到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经验,为今后“自立门户”少走弯路,极大地提高了成功率。
学业保障
利用空闲
课余时创业
“创业成功固然好,但若是失败,岂不耽误学业?”“创业失败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勿庸置疑,大学生在校创业能够帮助在校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竞争,也能部分解决就业问题,但是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担忧,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大学最主要是学习知识,而不是赚钱,大学生在校期间搞创业必然会占用学习时间,会对学生起误导作用。
温大人文学院中文系大四学生倪雷震,于去年初成为蓝天DV策划工作室,经过不长时间的打拼,工作室已小有成色,在创业园内颇有些知名度。对于如何兼顾创业和学业,用他的话来说,“那是在空闲时间完成创业,业务的完成主要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并不妨碍学业,相反可以以创业带动学业。”
记者与创业园学子交谈中,很多学子都是利用空闲时间创业,在对待创业和学业上,很多学生泾渭分明,并无错位。
“温大创业园里的学生公司,大多是和学生自己的专业相关,如学美术的就开艺术工作室,学摄影的就开摄影工作室,学计算机的就搞网络。”施永川分析,创业与学业并不矛盾,反而会更好地促进学业。而且我们对创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一定要求,我们不鼓励学生放弃学业去创业。学校里投身创业的学生大多已念到大三大四,心智比较成熟,课程也相对较为轻松,而不是大一就去创业。
“通过搭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平台,鼓励有潜质的学生在创业中实现自我发展。”浙江工贸学院院长何向荣表示,学院较早开展了创业教育,园区定期举办创业教育培训班,通过讲座、培训普及创业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风险意识,不仅未出现人们想象中的荒废学业,而且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年年超过98%,而且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扬长避短
学业创业
两手都要抓
大多数高校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生创业与巩固学业并不矛盾,学业和创业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运作过程。通过创业,可以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也培养团队精神,可以在社会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
在温大从事服装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马宏林老家在宁波,来温念书后,当地的经商环境让他很受启发,他就和同学组成了一个工作室,专门设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服装产品。
但创业之初并非他想象中一帆风顺,出去拉业务,很多人看他是学生,觉得信不过,而自己又不懂温州话,没法和当地企业很好地交流。在最困难时,是老师们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使他的工作室有了起色。
马宏林认为,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钱,更为重要的是,除了掌握了创业基本的知识,还学到了不少和人打交道的技巧。通过创业,为更好地了解社会打造了一扇窗口。
通过在校创业,像马宏林那样,更多的在校大学生以此来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得到磨炼,从创业者变成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创业教育是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学校在鼓励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进行创业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不但不会削弱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反而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团委副书记王春柳介绍,大学生通过创业,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
“但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关键要扬长避短,创业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部分,而不是进入社会,不能本末倒置。”市劳动部门工作人员认为,不能笼统地说在学校里面创业要比学业毕业后创业好。因为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首要任务是以学业为重,需要分清主次和轻重,把基础打扎实了,过早地进入社会,而忽视学业最终将得不偿失。
图片说明
1.在浙江工贸学院创业园内的一个工作室里,伙伴们一起讨论新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
2.温州大学创业园里,“学生老板”正在进行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