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头社区·国子书社】
有客人的时候,女店主悄悄换上高跟鞋
国子书社也许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书吧,因为国子很小,仅有的一张大桌立于堂中,但是如果你愿意,在书架上找本书,点杯茶,就可以在车水马龙的学院路享受安静一刻。
国子书社位于市区学院路,主营社科人文类书籍。书社门口有两只店主饲养的小兔,以及许多高高低低的绿植,透明的玻璃墙映出里面书刊,使人们经过这里都忍不住放慢一下脚步,向里面看两眼。
“一本书、一壶茶、一段音乐、一种生活。”国子门口小黑板的这段话,似乎是国子的一种态度,国子的装修依然还是几年前的样子,只是左右两边的书柜上,多了一些茶具和茶食。
记者来时,店主之一小何正穿着拖鞋在门口打理植物。“国子已经开了十几年了,店铺也被易了好几手,在温州书店这个圈子里,国子是出了名的亏钱。”小何说,“国子虽然有很多的会员,但是能一直坚持的却很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身体不好,不适宜外出,但是总是坚持来书店买书,有的时候自己来不了,就让老伴帮他来买。”
这里总是逛的人多,买的人少。记者在该店发现,断断续续有人进来,看两眼,走了;翻两下,又走了。终于有一位年轻女孩走进来,让小何帮忙挑选几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好友。小何便根据女孩的描述挑选三本。
客人逐渐多起来了,小何在角落里悄悄换上了高跟鞋,记者莞尔,有这样注重细节的女人打理着国子,国子会越来越好吧!小何说,有打算将国子转型,让我们期待吧。潘虹
【徐衙巷社区·佐佑书坊】
店里的丫头,每一次离开都会找来新丫头
曾经有书客这样描绘过佐佑书坊:江滨路向西行,郭公山未到。如果是晚上驾车前来,周围夜色重重,大老远就能看见这书坊通体散发着暖光,竟让人有浮生若梦之感。走进店里,一股浓郁的英伦风情夹杂着书香拂面而来,吧台、书桌、书柜都是厚重的深红色,典雅不失品位……
书客所描绘的书坊位于滨江路迎潮大厦B幢一楼西侧,和好友路过该书坊时她曾问我:“你说,书店开到这里有生意吗?”的确,在温州滨江路一溜酒吧、餐厅中间,书坊显得很安静。
阳光很好的午后,记者推开书坊的门,吧台坐着两个女孩子,也就是书客们亲切称之为“丫头”们的店员,见记者进来只是看了一眼,随即埋头继续看书,没有热情地招呼,也没有警惕地跟着,让人觉得很舒服,靠窗的沙发里,两个穿着入时的女孩子在聊着心事,一位男士则静静地看着书、喝着茶,他们都是佐佑的常客。
佐佑书坊前身是“广告人与设计者”书店,书坊进门处是波普类书籍,其他如社科类、文史类图书也一应俱全,并且以设计类刊物在温州书友届闻名。5年前,已有十多年图书经营的钱先生看见书坊门口的招租启事,联系房东后在原有的格局上经过5个月的打造,终于成了现在的模样。
对于书坊本身,钱先生不太乐意多说,只是讲了一对客人,在书坊相遇,并步入婚姻的殿堂。还有店里的丫头们,书坊开了5年,丫头们前后已更换了四五十人,她们每一次离开,都会主动为书坊找来新的丫头,书坊对于她们也许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更是一份精神的寄托。
“为什么叫佐佑?人和人,就是左右这样的距离,其实很近很近。我希望这里给大家的感觉是舒服,这样就可以了。”钱先生说。
在这里,看书是不要钱的,书坊的主要收益是源于咖啡和茶的销售。一个人来,你可以随意行走、阅读,累了,群书中会有一张竹凳在一旁静候;几个好友相携而来,找几本书,靠在窗边沙发里,看看书、说说话、发发呆,享受安静一刻。潘虹
【绿园社区·“7号艺术中心”】
如果这里可以居住,一定特别有味道
从学院路上拐进浙江工贸学院的北门,要过两条巷子你才会看到“浙江创意园”的大门牌,门前有一大片的花坛和竹林,红红绿绿,鸟鸣声阵阵,让人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
穿过竹林,就看见门口写着巨大的“7”字的“7号艺术中心”,粉丝们昵称它为“7号”。
走进“7号”,左边是画展区。记者采访的时候,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名为“看不见的风景”的画展,来自5国的画家们抽象又有吸引力的画作让这个“大仓库”一下子充满了文艺的味道。大门右手边,则是一家创意文化用品商店,创意笔记本、创意盘子……眼花缭乱。它的后面则是一个咖啡吧,一个原木色咖啡馆和一排座椅,以及咖啡馆里飘出的音乐和香味,使得“7号”的“文艺范儿”十足。
走上简约的楼梯,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宽阔的平台,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操场,灯光、音响“全副武装”。楼上楼下,都是极简约的钢筋水泥的风格,但是却格外清爽。工作人员说,这里常常会举行一些车展,也是小青年们举行派对的钟爱地。
在“7号”的周边,还有数十家文化创意机构,有的里面装满了各种设计工作室,陈列着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有的则是被打扮得只能用“抽象”来形容的广告公司等等,都在以不同的姿态彰显同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同!
小董和她的朋友们是“7号”的常客,记者采访的时候她正和闺中密友在“7号”喝咖啡,她说:“我特喜欢这里。我和我的朋友好静,休闲的时候不喜欢去唱歌、吃饭什么的,在这里,看看电影,逛逛画展什么的觉得很有味道。”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号”常常会举行一些画展、电影周之类的活动,来的人也大多是年轻人,在豆瓣和微博上收到“7号”发布的信息,一群一群地来。
在下吕浦某广告公司上班的小丁是“7号”的新客人。这一天他休息,带着女朋友就转悠到“7号”了。他告诉记者,他发现“7号”还不是很久,但是却很快着了迷,还影响了他的一群朋友。“来这里的都是年轻人,大家交流起来就很有感觉。我本来就是做广告的,有时候看看画展,和新朋友聊聊,特别有灵感。不过可惜这里不能住人,如果一群好朋友居住在这样的氛围里,一定特别有味道。”小丁满怀期待地说。邱慧
《社区写真》寻找社区文化亮点在行动,如果你的小区或身边的虚拟社区里也有类似或是其他形式的文化组织,欢迎来电告诉小帮办,线索一经采用,即付稿酬,社区文化亮点地图上的问号,欢迎大家来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