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意见》要求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这也意味着中职的学生就读高职更加顺畅。而去年,教育部10年来首次重新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目录》,该目录新增85个专业,“动车组司机”、“咖啡师”、“宠物训导师”等时髦新职业赫然在列。中职专业目录再次刷新面孔。 一切都预示着中职教育,进入了更新升级时代。
那么,在现实中,中职教育如何更好对接高职?在天然的学历劣势下,中职学子如何通过合理的专业选择和配置,与高学历人才相抗衡?从中职专业的新定位、新名目中,中职学生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业发展的路子?温州本土中职学校,发展上还有哪些需要调整和提高的?
专业“换血”,重新修订后的新变化
去年,教育部10年来首次修订《专业目录》,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邱永飞校长认为,这次修订非常及时,旧的中职业专业目录是十年前编制的,目录专业设置老化,针对性差,已经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跟不上时代经济潮流了。 而在新的《专业目录》中,哪些专业成为了脱颖而出的“黑马”?据了解,专业阵容增减幅度不一,但总体上明显“扩军”,由270个增至321个,其中新增专业85个;从原《目录》删除专业22个。就业需求不足的专业遭到淘汰,如“碳素材料技术”,准入门槛过高的专业也被剔除,如“文化影视事业管理”。而得以存留并获得重视的专业要么名称新颖、要么实用性强,如“彩铃、彩信编辑员”、“家具涂饰工”、“房地产经纪协理”等,它们既不是国家职业大典内的职业,也不是行业设定的特有职业,但是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定就业群体,又是该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因而亦得以“上榜”。总体而言,他们多紧扣社会热点或职场前沿,更与新兴行业相匹配。
对于新增设的专业,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邱永飞校长认为,这次专业的修订更体现出了细化和操作实践性。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孙仁峰副教授认为,和大学本科专业相比,中高职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从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均有差异。“中高职专业更加注重技能的要求,即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因此更加体现出专业细分的趋势;而本科专业设置更加注重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通才,因此专业设置口径会比较宽泛。比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可能会以这个专业名称来设置;但是中高职一般这么设置就不是很合适,中职业专业列表就可能细化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正因为它们之间专业定位的差异,迎来了新的竞争和互补空间,中职学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长”,同样有望和高学历人才竞争、抗衡。而这次中职专业目录的修订背后,意味着不少新兴行业正在酝酿更为广阔的人才需求,职业分工的细化也将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求职出路。
孙仁峰副教授和记者说,据他的观察,从温州来看,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有很好的前景。“一个是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经过这两年的预热,我相信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和发展;二是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也是值得关注的;三是现代服务业,比如现代金融投资产业和物流、旅游业等。”孙仁峰副教授说。而这些恰恰正是便于中职学校开设,这也就意味着,在接轨前沿、新兴行业上,中职院校有机会走出比传统高校更快、更迅速的一步。近年来,中职生薪水“反超”本科生,跻身白领、金领阶层的报道亦不时见诸报端,在新的产业结构和求职格局下,中职生的命运或将迎来久违的“春天”。
一技之长,核心竞争力与提升学历并重
近日,据《长沙晚报》报道,受新兴就业局势影响,当地近五成学子放弃本科,就读职业学校,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唯实而不唯名”,在他们看来,从职业学校中学得“一技之长”,是比就读一般本科更实惠、更“靠谱”的选择。事实上,在温州本地,据记者了解,已经有一部分能够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最后选择了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例如有610分的学生选择了瓯海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这也悄然中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家长和学子的求学观念正在转变中,和大学相比,中职院校的竞争力也正在提升。
众所周知,和大学本科生相比,中职生、高职生存在着学历劣势。“和大学生比,中职在学历上有着天然的弱势。所以,我们也在努力的提升中职生的学历。我们尽可能的会让他们去高职、专科学校甚至是本科的学校去学习。这样,当我们把学生推向市场的时候,他们能够发展地更好。”邱永飞校长说,“但是我们发现,中高职的专业课程的设置,重复性比较多,缺乏深度,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衔接上没有梯度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学校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上更会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职、高职院校,均纷纷刷新学历升迁通道。记者了解到,温州中职、高职学子可以通过采取成人自考、学历培训、函授、电大等方式提升文凭。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业学校办公室吴主任告诉记者,2011年起,国家进一步放开政策,不但开始面向中职生招收本科生,甚至开辟了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求学通道。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业学校在学生升学方面有中高职专本连读定向班(自考本科)、“3+2”五年制班(全日制大专)、中高职自考衔接班(自考专科),也可参加浙江省高职考(单考单招)。而在提升学历,增强后续发展能力的同时,邱永飞校长认为,“在提升学历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升。要专业技术过硬。作为中职教育,要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基本功必须过硬。”而在孙仁峰副教授看来,中职生在提升学历的同时不能丢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职的学生在通过这些方式弥补自己学历弱势的同时,不能丢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明白自身的竞争力在于技能的熟练,以及所处行业的新兴性和前卫性。” 孙仁峰副教授说。
行业越细化,“一技之长”越重要。大而泛之的本科专业一味追求全面,可能反而无暇顾及行业的边缘部分和特殊部分,而中职专业由于办学条件、设施硬件的丰富性,有机会直面新兴行业的偏门技术。这些技巧的训练,更易提高中职生的应聘资本。“和追求全面的本科专业相比,细化的中职教育有自身的优势。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本科注重理论,我就强化技能;本科注重 技能,我就注重工作的精细。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就是比本科优势的地方。”孙仁峰副教授说,“但是在课程设置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给学生快餐,还要给学生除快餐之外,一定的做饭做菜的本领。他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迎“新”而上, 温州职校可借力“校企资源”
面对新的产业兴起和求职格局的改变,中职教育如何更好对接市场?孙仁峰副教授认为,中职教育要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更多的对接社会,“中高职教育要做的工作,在我看来,要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不能闭门造车。通过社会服务,教师的技能和水平可以提升,而且学生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增强。当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孙仁峰副教授说。
而从温州看,邱永飞校长认为中职教育在5大方面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市看,温州的中职教育存在职校的分布不均衡;各校开设专业存在同质化;上规模的学校不多;师资方面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等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实践基地建设的薄弱。”邱校长说,“中职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但是在温州,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比较薄弱。自己学校开设基地,资金和场地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要更多依靠企业,但是企业提供的基地也存在着太小,档次低的问题。当然客观上,这个与温州没有工业基地很少也有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温州不少中职学校在加强和一些高职学校对接,联合办学的同时,也正在大力拓展“校企合作”资源。一是和企业合作,与企业合作办班。如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华侨班”。另外则是寒暑假安排学生去企业,学生带着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实操能力直接到企业的一线部门中进行深度实习,从而达到巩固自己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够尽可能的接触一些前沿信息。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前沿城市,也是“高职”、“中职”教育颇为热门的城市。硬件、资金、信息、创意方面都有自身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使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让技工、中(高)职人才获得更美好的前途,或许将成为温州中职教育工作者们继续深思的问题。
http://wzwb.66wz.com/html/2011-10/16/content_1109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