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工贸   >   正文

文创园遭遇“成长的烦恼”

作者:岳杰松 夏晓腊  来源:温州商报12年4月26日第05版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16:36  浏览:

温州文化创意园系列报道结束篇




下午5点走在温州市区,高峰期川流不息的人和车让并不宽敞的街道愈发逼仄。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难免让人心生浮躁。在这座以经商而闻名的城市,想找到一块纯粹的文化创意聚集地来放松心情,有点难。

见习记者 岳杰松

商报记者 夏晓腊

规划扎堆,产业园何去何从?

4月中旬,《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获批,全市在建拟建的文化产业园区20个,其中市区10个,温州市政府尝试“通过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包括基地、服务平台)和一批大项目的建设,更好地整合资源,聚集高端要素,以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群”。

除了此次系列报道中的智慧谷、东瓯智库和浙江创意园,温州还有许多在做或正在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去年8月开始,温州市工业投资集团原下属国企金可达企业的温州垟儿路47号大楼改造成为红太阳设计创意园。整个创意园共计5000平方米,预计今年6月份启用。

作为市区众多老厂房的业主单位——温州市工业投资集团,近年来也在着手老厂房改造项目。除了已经启动改造的垟儿路47号大楼外,位于梧田的工艺美术创意园大楼目前已进入规划公示阶段,预计年内动工。此外,工投集团今年还准备整合汇昌河边上的三个老厂房,总占地面积将近150亩,暂定名为樟榕文化创意园,年底内启动前期工作。

工投集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厂房改造,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厂区人员的安置问题。”他举例说,单拿樟榕文创园的其中一个厂区来说,仅人员安置费就需要2.2亿元,这对工投集团来说是一个很大缺口。

如此大的投入如何通过低产出的创意产业园收回甚至盈利,该负责人者透露,目前他们正和市政府协商,“由原来的工业用地变为商业用地,这样就可以增加存量资产,作为投融资平台”。在我市规划的由政府或国有企业出面投资的文化产业园中,有工投这种想法的并不只是个例。

这几年来,温州一直在强调“退二进三”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退二进三”,让一些土地浪费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大的企业或外迁改造,或淘汰更新,置换出来的土地设立若干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创意产业集群。今年2月份,鹿城区出台了《鹿城区强三优二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实施细则》,其中对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的免收土地收益金。这份鹿城区的文件规定现已被纳入《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中的保障条款。

由于这种因素而催生的文化产业园在前期项目规划上不一定都会像工投这样能结合自己的优势产业进行定位。记者发现在规划中提到新建产业园和产业项目时,动漫这个名词数次被提及,温州(鹿城)文化创意设计园、瑞安创意文化产业园、永嘉桥下教玩具文化产业基地都将其纳入项目具体内容。随着菜菜头的入住,东瓯智库还计划打造一座温州动漫城,以作为动漫发展和动漫对接产业的服务平台。

“在温州发展动漫产业无任何优势。”由于缺少人才,远离核心市场,产业链极其不完善,这是民间许多文化创意行业资深人士的共识。温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副处长黄剑伟对于各地报上来的规划也表示了无奈:“只有让市场去淘汰,现在还是一个粗放型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不仅是动漫,除了像温州电子商务园区、永嘉雕塑工艺品产业园等单独立项的产业园,其余项目内容都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园不是给你个名称就能起得来的。文化要有聚集,需要沟通和交流,有氛围才会出成果。所以首先是区位的选择,位置一定要好,因为做文化创意产业的这批人追求生活的品质和便利,生活方便,创意人才流动才方便。”对于智慧谷的失败,温州市规划局总工郑晓东表示非常理解,现在已经在操作的各个文化创意园,因为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出现失败也很正常。

文化创意园必须在市中心已经是行业发展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在温州目前的规划中已被打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出现这种同质化扎堆上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园区并没有准确的定位,政策上也没有准确的标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作针对全国各地大量跟风上文创园的调查时呼吁,政府要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规范管理的政策,以避免圈地和空巢,从而浪费资源。

“政府希望百花齐放,不要到最后只开花,不结果。”在一些民间观察人士看来,缺少详实的规划和调研,温州市的大批文化创意园项目上马,最后的结果和最初的梦想可能会相差甚远。

民间探索,能找到阳光大道吗?

何为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身就很值得深研,郑晓东觉得创意产业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定与标准, 国外也是在边做边改。鹿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建光告诉记者,鹿城区作为核心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探索:“我们现在先解决源头上的问题,退二进三是基础,至于具体的发展,企业先做,遇见问题政府再解决,政府只能做好政策引导。”

较早接触温州创意产业的本土摄影师潘宸声认为它只是一个智力驱动符号:“事实上,新青年城市家园虽然做的是餐饮业、娱乐业,但经营者们在商业模式方面的思考很值得借鉴。品牌虽然没有一步到位,却扎扎实实地在尝试进步;人员并不见得专业,可的的确确是在用心经营。这才是创意产业。”

4月24日星期二晚上,一个名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80PK60主题party在位于智慧谷内的新青年城市家园新落成的Air space艺术中心内举行,这既是一个落成典礼,也是一对新人的婚礼派对,新郎陈悦康是新青年城市家园的操盘手之一。在这组系列稿子的第一篇《智慧谷 只见消费不见“智慧”》见报后,他在微博上留言表示:新青年城市家园走的路线就是创意餐饮、创意酒吧和创意KTV,在温州这样的城市,文化创意只有结合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才更能够接上地气。

温州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何才能做好文化创意园,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能说得出来的答案,但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探索。和陈悦康一样,雅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冠州已经将7号艺术中心交给专业团队运营,这段时间一直在做的是对另外一个项目百工城运营策划方案的完善。“除了对温州传统手工艺的展示,我还争取到中非文化交流中心的项目挂牌。”赖冠州希望在百工城上弥补对现在7号艺术中心场地太小的遗憾,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他去实现他身边更多的资源整合。

与赖冠州本身就在这个行业不同,红连文创园的总经理林兵蔚在年前接手园区之前,做的是专业房屋租赁,完全没有涉及文化产业。这个选址在高新技术产业园文昌路209号的新产业园,整体建筑面积3.3万余平方米,定位为集高端文化产业的创意、办公、展示、交易及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型文化产业园,目前还在整体装修筹备过程中,尚未正式开园。“我们拿到这栋楼的时候还是毛坯,装修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企业来问,招商情况很好,区里面也很重视,要打造成示范园区。”这周工作日的第一天,龙湾区组织了150多人的视察团在区委书记陈玲玲的带领下到他园区实地考察,要其争取在今年8月份前正式开园,定位为龙湾区经济示范园区。目前电商企业和网站入驻园区较多,而这些企业也在规划中被列入到文化产业行列。在林兵蔚看来,他们是用专业的商业眼光来运作一个园区,红连有着它的地理优势:“我们也很希望有好的创意公司入驻,只要他们有需求,我们都可以尽量满足。”

“前期不为利、有人才、根植温州产业。”作为入驻园区的代表企业,浙江思珀整合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钟俊岭认为创意产业要办成必须满足这三点。从这三点看,温州满足这个条件的创意产业园,实在太少。

>>>记者手记

好在有一批坚持的人

4月15日星期天的夜晚,记者在智慧谷新青年城市家园的IS小酒馆,听寂静欢喜民谣音乐会,和两位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其中之一就是7号艺术中心的赖冠州。民谣音乐会从8点开始到9点半结束。这支从汕头、泉州、厦门一路走过来的民谣乐队去年也在7号艺术中心做过专场。“他们很不容易。”在赖冠州看来。“你也很不容易。”在记者看来。

我能感觉到像赖冠州这么一批操盘人的累,因为他们在想尽办法,去推动这个产业在温州的发展,很少人知道他的主业其实是数码图文。无论是新青年的陈悦康、东瓯智库的马勇伟,还是红连的林兵蔚;无论是操盘者,还是像钟俊岭、吴极中、潘宸声这些参与者;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像郑晓东、黄剑伟、何向荣这些政府人员,他们都在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温州的落地、发展、壮大,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因为他们知道,温州需要文化创意。只有他们的坚持,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才有可能真正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劳伦斯·布洛克有一句话:“我推过那道墙,墙移动了一点点。”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好在有他们这批在坚持推墙的人。

▲温州的智慧谷因为地处市区车站大道789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的798艺术区。同为文化创意园区,温州的789要赶上北京的798,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陈碧喻 摄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2年04月26日 16:36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