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重大举措。未来几年将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往来和交流合作。在这种形势下,温州民营资本应有所作为,构建“海三角”经济区域,推动以温州为核心的浙南城市群的全面发展。
一、“海三角”经济的构想
“海三角”的构建是一个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概念,即打造以浙南城市群、海西区和台湾本岛为三角的经济文化圈。浙南城市群以温州为核心,包括温州、丽水、衢州、台州、金华等城市。温州作为浙江省参与海西对接台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应主动融入海峡两岸经济圈,重塑竞争优势,确立在浙南城市群中的领导地位。
二、“海三角”的现实基础
温州地处长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和台湾地区交会的“三区枢纽”的位置,是浙江省距离福建和台湾最近的城市。苍南到台湾基隆港最近距离仅为120海里,与台湾桃园机场的空中距离仅530公里。
近年来,温州市出台了《温州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研究》,提出在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产业带、文化旅游等五个领域与海西经济区进行对接,并实现了对台货物直航。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于2011年5月批准设立;温州永强机场于2011年6月也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一类口岸,列入两岸直航的新航点,温州直飞台湾客运已经实现。这些都将有利于密切温州与台湾的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
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民营经济发展、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市场化、民营化程度较高;作为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叠区域,温州享有两大区域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 温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累积了丰厚的资本,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已全面启动。
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与福建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生产力布局,而台湾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更是符合了温州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水平的需求。
三、温州对“海三角”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调整产业布局、重点产业合作先行
依据温州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温州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争取国家部委、大型央企的支持,优先安排临港产业的重大项目在温州落户,并提高专项补助,积极推进温州与海西经济区其他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海洋高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保健、大型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高档宾馆等相关产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应在瓯江口新区或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成立台湾投资园,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台湾地区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科技、现代物流等产业技术发达,但受岛内资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素制约,台湾企业投资大陆的欲望非常强烈。随着ECFA的实施,原先限制到大陆投资的科技产业,如处于台湾核心科技二类的电子产业TED、IC载板、TFT-LCD面板和生物化工等均会准许来大陆投资。
应建立共同投资、共建共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台湾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运作和管理经验,大胆引进新竹、高雄等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加大力度建设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温州先进制造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温州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海洋产业合作
通过制定优惠投资政策,鼓励台湾企业参与开发温州海洋滩涂、并购和改建温州乃至浙江的海洋开发企业。鼓励台资企业直接投资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水产品加工、海洋医药、海洋科技、海洋环保、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
在洞头码头附近规划设立台湾农产品、水产品集散中心和专用码头。集作业、渔船维修补给、水产品冷藏、交易、深加工和行政办公为一体,方便台湾农产品、水产品快速进出,并大力提升温州水产品的附加价值,使涉台贸易由松散型向集约型、多元化发展。
3、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
在浙江创意园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建设浙江省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使温州的传统时尚轻工产业从规模向品质提升。一期引入以台湾先进的产品策略与研究、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品牌设计、UI交互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等资质优良的设计机构入驻,未来三年引进欧洲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建成全国领先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4、加强金融服务合作
发挥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功能,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目前台湾已有8家银行、7 家保险公司、10 家台资证券公司获准在大陆设立分行或代表处。要积极探索温州和台湾两地在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准入、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方面合作的具体途径。
5、加强进出口贸易
温州与台湾在货物贸易合作方面,不能再围绕对台小额贸易做文章,而应从ECFA早期收获清单出发。温州对台出口可以从水产、服装、机械、金属、零部件、小家电等适用协定税率品类大力开展货物贸易,支持我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温州对台进口主要从化工原料、电子、新橡胶气胎、合成纤维、小型机械、体育竞赛设备及用品等适用协定税率品类,承接台湾产业链向温州转移。
根据温州地理位置和腹地范围,建议在洞头元觉连接状元岙深水港区的围垦地带,划出5-10平方公里设置保税港区。逐步扩大温州全额退税产品范围;支持温州海关与台湾海关紧密合作;积极加入口岸电子平台对接,率先实现两岸贸易的通关无纸化。
6、加强人才交流放开民办教育投资
落实温州作为全国民办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政策,进一步放开民办教育投资领域。加大力度引进台湾高端人才。充分发挥浙江工贸学院设立的台湾人才工作联络站的作用,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申请人才公寓等做法,引进台湾的高端人才,服务温州社会经济发展。
7、加强现代农业合作
依托苍南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平台,大力推动我市与台湾现代农业的对接,形成“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上下游产业群,重点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探索增设两岸林业合作实验区。重点发展林产品加工合作,形成中成药为主的生物制药开发区,以水果、茶叶、竹笋为主的森林食品加工区,生态多样性保护区,生态观光旅游合作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