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桦 来源:温州都市报12年7月8日第13版 加入时间:2012-7-10 14:08:40 浏览:305
何铁山近照
何铁山作品
何铁山作品
何铁山初以书艺闻名,但绝少有人知道他对学问探索的孜孜以求。他自幼酷爱书法,大学专攻历史,任教职不废临池,数十载寒暑易节,学问与书艺俱进,二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8年初夏,经朋友介绍认识何铁山。他的书法从颜柳入手,早年用心楷隶,近年主攻行草,其作品创作遍及楷、隶、篆、行、草五体。何铁山楷书以颜、柳为筋骨,融《张黑女》、《爨宝子》、《爨龙颜》于一体,既有颜、柳之平正、通俗,亦有北碑之古朴、方整。何铁山隶书以《张迁》、《石门》为基,再宕之《史晨》、《乙瑛》、《云雀汉简》,既有《张迁》、《史晨》之端庄,又有时代流美之情趣。铁山篆书以《散氏》为根,再融甲骨、说文,曲屈自然而有新意。铁山行书出于《兰亭》、《胆巴》、《圣教》之间,略显甜俗。铁山草书,用心用力最多,早年游于王羲之《十七帖》、怀素《自叙帖》、赵子昂《千字文》,近来特好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既得其神貌,亦能自出机杼。
我应邀帮何铁山审改《书法欣赏》一书,有机会欣赏到他的大量书法作品:小楷典雅娟秀、法度纯朴;正书清劲秀逸、温润充和;行书清峻瘦硬、风神萧散;隶书端庄流美、韵味醇古;篆书苍古奇伟、雅健妙丽;草书丰姿跌宕、豪纵奇逸;而他写的金文则遒劲凝练、朴厚古茂……
记得梁任公论书:“书派之分,南北大显。北以碑著,南以帖名。南帖为圆笔之宗,北碑为方笔之祖。遒劲雄浑,俊俏方整,北碑之所长也,《龙门二十品》、《爨龙颜》为其代表;秀逸摇曳,含蓄潇洒,南派之所长,《兰亭》、《洛神》为其代表。”何铁山书法亦碑亦帖,方整的气韵流露秀逸的气度,所书屏联夹带风雨楼头挺拔之姿,靠的是熔冶南帖北碑的积学功力。
二十多年来,何铁山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撰写和出版了近十种书法字帖和字库。他的《隶书研习入门》、《楷书研习入门》、《草书研习入门》被全国数百所学校选为书法教材,另有《隶书字帖》、《铁山硬笔行、楷、隶〈新华字典〉》等字帖和教材出版。2002年以字库制作闻名的北京汉仪公司,认为何铁山的隶书潇洒飘逸,形态妍美,自成一体,希望能制作成字库。当今书坛,书家云集,各领风骚,然而能自成一体并做成字库的只有舒同、启功等为数不多的数十位大家。
他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完成了“铁山隶书”字库。不久他又创作了《铁山硬行草》和《铁山硬隶》两种字库,并且通过了国家专利认证。现在,他的字库已被几家出版社、报社和杂志社采用,得到广泛的好评。有位使用者这样评价他的隶书字库:铁山隶书,取法汉隶,融会汉简,气势磅礴,有一种流动的美。以何铁山名字命名的字库的面世,标志着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所敬重的温州书协主席张索先生说过:书法应该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集中体现。我深以为然。随着与何铁山交往的加深,愈来愈为他钻研学问的韧劲所感佩。有时,他为了研究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凌晨三四点钟即起床开展他的学术研究,三更半夜还在从事探索。当我捧着其耗时将近两年,完成的《“汉字学”视域下的〈老子〉》——38万多字沉甸甸的书稿,感慨万千,不敢稍怠,连夜披阅。花了四五天时间,终于完成所托。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在浑然不觉间深深被书中的研究思路和所做的扎实基础工作所感动!
何铁山在大学是学历史的,参加工作教历史;然后因兴趣爱好报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后来他作为专业人才被引进温州,从事书法艺术的教学。如今他的文史才能又表现出来了,让他的创造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此,丰姿秀美的书法换成了规矩森严的方块字,用另外一种实践形式,书写他心中的多彩人生,而依然不变的就是孜孜探索的主旋律。
学术著作《“汉字学”视域下的〈老子〉》的出版获得强烈反响。一位何铁山的大学同事谈起何的成功,他概括为四个字:执着、勤奋。何铁山创作的勤奋有目共睹,若说他对人生事业的执着,并非每个知识分子都能做到,具体到何铁山,这正是他勤奋的动力。
学者的成就和名气,靠的是学术成果,但给我的总印象是:研究古典文献注重从文字学入手,以联系的方法,结合当代哲学、自然科学、历史学、古典文学、语言学等学科,根据典籍的用字特点,语言意义及其所蕴含的哲理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探索,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为通释典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后来者的进一步探索准备厚实的基础。搞研究注重史料翔实,写作关注材料运用,尽管是这类研究创作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何铁山研究涉及的是基础典籍,因此,在这方面尤其需要注意,稍有疏忽、差池就会影响结论。可是既然是学术研究,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死的史料的运用,还要体现探索者的研究意图和才能,在这方面何铁山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曾经不止一次跟笔者说:“《老子》五千言,因其哲理深厚,字句铿锵,比喻生动,故能穿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但又如汉代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中所说:其辞难知。因此后人对其释义纷纭,莫衷一是。更突出的是,其中许多解释,乍一看似无不妥,但一深入分析便漏洞百出。对《老子》探究,应从文字学入手,以语言分析为工具,能与当代哲学、自然科学相通,使人能懂,并不产生前后龃龉,也可作深入分析,便是‘正解’。”所以在何铁山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学术基础问题,每一次都有所突破,毫无程式化和概念化,呈现给读者的首先是振聋发聩的见解,其次才是表达方式。
正如他所说“只搞知识条件具备的课题”,其余宁缺毋滥,都不在考虑范围。对于从事的课题和文献的研究,何铁山格外用心和用功。有人说何铁山太“牛”了,有人说何铁山太“傻”了,我却觉得,何铁山很有主见很有智慧。学问家跟任何人一样,时间是恒定的,如果只认金钱或者想出虚名,在创作上毫无选择和节制,粗制滥造,就不可能有精品问世,更会愧对学术良心。
何铁山体质虚弱,患多种疾病,但从不轻言放弃研究、写作。几年下来硕果累累,从《书法欣赏》到《“汉字学”视域下的〈老子〉》研究,到《〈论语〉大言别议》,以及如今的《〈孟子〉大言别议》等,以一己之力,在学术园地披荆斩棘,开疆辟土,以至于被学院称为“何铁山现象”。
何铁山,这位学者型书家创作的书法作品,有二十余次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获奖,2009并被中国书坛权威刊物《书法》杂志评为全国中青年书法五百强。获得如此多的殊荣,在教师队伍中,几乎绝无仅有。可是,何铁山创作上倾注的心血,何铁山在生活上简单的程度,却并非常人所能想象。像《“汉字学”视域下的〈老子〉》创作仅用了九个月时间,但修改却用了两年。何铁山在做人上的美德,尤其是对家人和朋友,在我印象中,从未“假以颜色”走样过,在何铁山的心目中,友情比金钱官位都重要和神圣。何铁山为人诚实、宽容、大度,没有架子,在追名逐利的书坛上,在热闹如市的学术界,能够始终把握住自己,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可是何铁山做到了,多年来甘于寂寞自守,潜心学术,唯一应酬就是偶尔与朋友、同事聊聊天。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值盛年的何铁山,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愿他在学术和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收获。
何铁山,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