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央凡制作瓯塑《雷锋》。
郑央凡的瓯塑工作室。
王莉莉/文 杨冰杰/摄
上月,湖南长沙雷锋纪念馆里挂出了一份来自温州的、对雷锋的敬意和怀念——那是一幅瓯塑作品《雷锋》,塑像上雷锋表情庄严肃穆,面朝东方一轮旭日,象征雷锋精神永远不落。这副作品,出自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瓯塑艺术工作室的教师郑央凡之手。
瓯塑,这枚嵌在温州传统文化高塔上的璀璨宝石,融炼了西方浮雕技艺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被誉为“东方立体油画”。然而,这门温州独有的艺术瑰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束之高阁。其艺术、文化价值虽被人们广泛认可、推崇,但其歌颂者众,真正去了解、学习、传承者寡之又寡。于是,一场抢救文化遗产的战役轰轰烈烈打响,那些不愿传统技艺从此沦陷的人们,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为传承、为发扬或奔走高呼,或埋身传授。郑央凡就是其中之一。
初识瓯塑,
那一份心动
郑央凡与瓯塑结缘已十余载。上世纪90年代,有日本商人来温投资创办了一所美术学校,提供黄杨木雕、瓯绣、瓯塑等培训项目,以此挖掘、培养手工艺人。时高中在校生、美术颇为出色的郑央凡被选中,进入学校培养。
创办方办学目的之一,就是搜罗、培养本土佛像雕刻能手,因此为学习雕刻的学生开出了十分具有诱惑的条件,大部分同学为将来就业考虑选了木雕。而这,并没有打动郑央凡。
“我看到瓯塑作品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回忆起这段与瓯塑的“初识”,郑央凡仍能清晰感觉到当时那种“心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瓯塑。
或许是天生的缘分,郑央凡学起瓯塑来得心应手。进步神速中表现出来的天赋,让教授、她的老师傅颇为惊讶,同时又感欣慰。有一天上午,她将自己独立完成的一副瓯塑作品交给师傅指点,没想到当天下午,师傅就告知她,这幅作品已被人看中售出。“你已经出师了”,师傅骄傲地向她宣布,而此时,距离她开始学瓯塑,不过短短半年。
一年后,郑央凡高中毕业。钟爱设计的她没有选择留在工艺厂工作,而是报考了宁波大学的视觉传达系继续深造。毕业后,她开过广告公司,和朋友办过设计工作室,却一直没放弃保持手指与油泥之间的默契。2002年,她与朋友筹建了古越瓯塑工作室,设计制作商品性瓯塑作品。
2005年,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为发扬传承温州民间传统艺术,开始筹建工艺美术研究所,瓯塑作为其一项重要内容,急需一位领头人,他们把橄榄枝伸向了郑央凡。 兜兜转转,这次,郑央凡以一个教师身份,再一次将自己的人生坐标,标识在瓯塑这一点上。指尖触碰油泥迸发的心动之感,若如初见之时,那是一份单纯的喜悦和热爱。
传统碰撞现代,
开创新天地
在传统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是郑央凡一直以来的追求。“我的师傅教给我的瓯塑,每一朵花瓣绽放的姿态,每一片叶子舒展的形态,每一种颜色的运用,都有一套自古流传下来的规则。”而接受过现代设计理念熏陶的郑央凡,认为瓯塑要走下高阁,走向市场,重燃生命力,就需要打破成规,用个性化设计来丰富其作品形式、充实作品内涵。
比如,传统瓯塑里,纯黑是禁忌,不能用在作品里,但在现代设计理念中,黑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元素,运用范围非常广,因此她不管是在自己创作亦或是辅导学生时,经常大胆采用黑色,通过浓烈的黑来表达作品情感;再例如传统瓯塑通常都是大型创作,用于装饰特定场所,但她认为瓯塑应该具有实用性、进入寻常人家,因此她申请了瓯塑的实用性专利,对瓯塑进行小型画创作。
瓯塑的商业价值高,如果不做老师,郑央凡的收入远胜现在。但对她来说,瓯塑从来不仅仅只是一项养家糊口的生计。“商品瓯塑虽然收入高,但题材、设计完全要按照客户需求,很有局限,无法进行新的创作尝试。”正是对于瓯塑在设计创作上有更高的追求,她选择了一片可以自由创作、创新的艺术天空。
进入瓯塑工作室后,她开始大胆尝试,锐意创新,将所学之专和热爱之技相结合、将传承法则和现代审美相结合,赋予了瓯塑多种表现形式。在她的匠心巧手之下,《人杰地灵》、《温州古法造纸》、《雷锋》等一系列作品让人们看到了瓯塑的另一种风采,即东方意象和西方高浮雕手法的巧妙结合,使之达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创新效果。
以教代传,
纤手“塑”未来
和很多传统技艺传承人和热爱者一样,瓯塑“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使郑央凡深深担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这项文化遗产为人们所熟知、喜爱,培养出更多薪薪相传的火种。这也是她选择当老师的原因所在。
首先,她意识到传统手工技艺口手相传的传承方式很有局限性,无法广泛传播,因此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搜集、查证了各方关于瓯塑的历史资料,结合师傅所授,以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了《瓯塑艺术技法》一书,介绍了瓯塑历史起源、制作材料、工具运用等内容,还归纳了各类题材瓯塑作品制作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她坚持吸取新鲜资讯,结合时事热点和潮流趋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整教授方式,使学生保持学习新鲜感和动力。她重视帮助学生树立设计理念,注重培养他们个人特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郑央凡的苦心努力,换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对瓯塑这门古老技艺的投入和坚持。一次上课,她发现学生朱熹涛的左手上缠上了厚厚的绷带,询问之下得知,他打篮球时不慎折伤了手,需要休养几个月,那时,他正在郑央凡的辅导下制作作品《朱雀图》。瓯塑是个细活,需要双手配合完成,而朱熹涛这样的情况,做起来特别费力。郑央凡不忍心,几次劝他先回去休养,伤好了再接着学,但他却不肯放弃,每课不落坚持了一个学期,完成了《朱雀图》。“我喜欢瓯塑,不想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把它完成。”如今,朱熹涛已经毕业,但他的那幅作品,仍挂在工作室的展柜里,而他当时对郑央凡说的那句话,也久久激励着她在传承瓯塑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郑央凡从教8个年头,门下学生200多名,不少学生毕业后将瓯塑作为一种职业发展。“我一个人,或许能影响的只有那么几十个、几百个,但这些人发散出去,那就是千千万万不计其数。”现在的她,对瓯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瓯塑需要通过个性化设计来实现百花齐放。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瓯塑的价值,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它、学习它,传承和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