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也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各地各级党报心怀百姓,情系民生,努力用老百姓看得见看得懂的报道形式,报道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拉近了党报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党报的社会公信力。
作为一家地方党报,温州日报在民生新闻报道领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大力推进民生新闻报道的主流化、品牌化、平台化操作,赢得了党委政府和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坚持视角创新,推进民生新闻主流化
服务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治,群众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本身就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内容。贴近中心工作,凸显主流视角,民生报道才有高度和生命力。
近年来,温州日报围绕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将与之相关、且为民众普遍关注的国计民生问题设置为报道议题,坚持做主流民生新闻,使民生新闻主流化、正面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2011年,温州在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拆违活动。为了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温州日报在全市拆违启动之时,重磅推出了《温州突“违”》的特刊,分深度、地理、回访、影像、直击、特写、服务等七个章节,对温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此次拆违进行全景式透视。紧接着,报纸在一版显著位置推出了《温州突“违”一线报告》的系列报道,选择各地在拆违行动中,钉子户强制拆、党员带头拆、部门主动拆、群众自己拆等各个方面的典型例子,以“个案+评论”的形式,对此次拆违行动进行了有力的呼应。
为了帮助解决群众的心头之惑,这组报道不是一味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说话,而是特别注重报道的民生效应,精心选择部分案例推出《举案说拆违》的系列报道,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给拆迁户算一算发展账、经济账和社会道义账,以及反映他们在拆违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了报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专门就报道做出批示,认为温州日报的拆违报道有理有节有情,以事实说话,以点评见长,角度新,挖掘深,对推动中心工作起到很好作用。
民生问题安全第一。2011年7月下旬,浙江省、温州市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突出重点领域,采取坚决措施,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专项活动期间,温州日报党报热线新闻部接到一个关于煤气瓶旧瓶换新瓶价格不合理的投诉。记者没有轻易放过这个看似普通的投诉,而是通过5天3夜的追踪暗访和调查,来寻求破解温州瓶装燃气市场混乱之道。
8月23日,头篇报道《是谁将“定时炸弹”送入民居》见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随后,记者兵分数路,马不停蹄地对燃气行业管理漏洞进行了追问,通过部门、企业、百姓各个层面,对燃气管理混乱现状进行了深度调查和追踪报道。一个月内,温州日报推出十多个整版的报道,刊发《蹲守仙居,煤气黑窝点浮出水面》《记者追问煤气运输车辆“挂靠”现象——“挂靠”潜规则引发管理之乱》《小区里的无证煤气店竟将“瓶库”藏到居民楼下》《城管执法部门加大煤气行业整治力度——“黑窝点”,发现一个取缔一个》等近百篇稿件,社会影响巨大。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瓶装燃气行业整顿和管理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瓶装燃气整顿领导小组,落实新的瓶装燃气供应体系建设方案。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温州的瓶装燃气市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专家评价,
这组系列报道贴近中心,服务民生,揭露问题彻底有力,追问责任有理有据,献计献策颇具实效。在2011年度浙江省新闻奖评选中,这组系列报道荣获一等奖。
二、坚持服务创新,推进民生新闻品牌化
民生新闻报道要真正受百姓欢迎,除了做到“报道民生、引导民生”外,还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品牌力量,强化新闻的社会服务功能,给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最近几年来,温州日报注重把媒体构建成社会活动的大舞台,让民生新闻报道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实现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新闻的力量转化为对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活动就是媒体成功策划,引导社会爱心聚集,以品牌活动传递民生关怀的佳作。《温州日报》策划、组织、发起“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善行天下”活动,缘起于与爱心人士、温籍台胞何纪豪的一次会面。何先生曾捐赠10万美元,邀请美国“微笑联盟”组织,为112名温州唇腭裂孩子进行医疗修复。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成立一个专门的救治组织,对唇腭裂患儿的帮助就会更大。
温州日报与何纪豪商议后,决定谋划成立一个“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2008年5月15日,“幸福微笑”联盟的成立倡议书发出,倡议世界温州人“善行天下”,让唇腭裂孩子绽放“幸福微笑”。在接下去的近一个月时间里,报社又争取到了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温州医学院的支持,商定三方联合共建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2009年11月1日,“微笑联盟”在温州开启首个大型公益医疗救助活动,为153名贫困唇腭裂患者免费实施修补手术。2010年,共开展了4次大型救助活动,帮助了500多名唇腭裂患儿。
在活动报道策划中,温州日报成功地将媒体品牌传播转化为社会影响力,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作用于读者和相关部门,从而使民生新闻更具公益性和慈善色彩,将民生新闻报道的服务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树立了温州人“善行天下”的新形象。活动吸引了央视、新浪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和网站和海外华文媒体的关注,在海内外温州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凸显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温州日报还连续多年,持之以恒地策划推出“春运关爱”行动、“冬日送温暖”活动、“慈善助学”活动等公益性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问题,为数万名群众送去温暖。
如2012年春节,温州日报联合9家单位主办了“春运关爱行动”,让温州新居民们带着舒心和温暖平安返家。针对今年出现铁路网络购票难的新情况,报社联合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红马甲”志愿者团队,在“春运关爱行动”现场,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网络订票、查询服务,10天时间,接受咨询超千次,帮助300多人踏上归程。
为了实践“群众有困难,记者来帮忙”的承诺,十天时间,记者们轮番蹲守,记录下许许多多渴望回家的脸庞和因接受爱心帮助而展开的笑颜及留下的泪水。这十天,记者不仅仅是新闻记录者,更多是一名担负记录职责的志愿者。从1月8日至1月17日,关爱活动现场共送出米粥2万多碗,面包19000多个,各类食品零食9400份,初步统计10天共服务返乡旅客104718人次。
三、坚持互动创新,推进民生新闻平台化
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不能是党委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能由新闻媒体自说自话,必须搭建平台,唤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为了更加有效引导社会热点和民生话题,搭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温州日报尝试组建了“党报公众服务网”,打造出一个服务党委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三贴近”平台。
温州日报“党报公众服务网”邀请温州市公安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交通局、教育局、电业局、水利局、卫生局和环境保护局等32家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共同打造。“媒体搭台+部门权威”的独特模式,使得“公众服务网”能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并且能确保“闻讯而动”,行必有果,使“党报新闻服务”网络遍布全市每个角落,走进千家万户。2006年1月份开始,“党报公众服务网”按照“讲民主、听民情、达民意、促民生”办报理念,陆续邀请32位成员单位的负责人轮流到报社接听热线,与读者面对面直接对话。仅开办当年,就有230多件读者投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解决率高达80%以上。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党报公众服务网又创新传播形式,搭建网络问政平台,进行“用网络构建民主促民生机制”的全新尝试。“网络问政平台”是国内较早开办的党委政府和媒体联动的网络议事平台,各级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通过与网民的在线交流,听民声、察民情,在沟通中取得理解,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围绕百姓强烈关注的交通通畅、城市拆迁、环境美化、食品安全、教育公平等热点难点问题,温州日报党报热线、网络问政平台等民生新闻栏目持续予以关注,充分发挥一头联系市民,一头联系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正面引导服务民生,强化百姓参与互动,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刊发专题阅评,对温州日报党报热线的“党报公众服务网”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为完善‘重民生·办实事’宣传长效机制的一种新探索。”
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是民生热点问题,既离不开各责任部门通力协作,又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和监督。破难攻坚千人监督团就是温州日报“动员民间力量,破除发展障碍”搭建的新平台。2012年,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破七难”的宣传报道,温州日报打破传统“跟着部门走”的报道思路,精心组建“城市破难攻坚千人监督团”,招募志愿者4000余人。
“久拖未建的工程项目,何时告别蜗牛速度;数量庞大的违法建筑,能否一拆到底……”监督范围从最初的绿化建设,逐渐拓展到城市交通、旧城改建、项目建设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年以来,通过搭建“市民监督团”互动平台,温州日报先后组织开展监督活动80多次,刊发专版30多个,舆论监督报道150多篇。监督团聚集民间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以公共舆论监督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被温州市委主要领导称为温州转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只队伍。
http://news.66wz.com/system/2012/12/19/1034755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