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在回应施普林格撤稿事件时表示,针对该事件的调查分析已经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查实结果之后,中国科协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护短,结果会向社会公布。这也表明科技界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4月,著名国际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撤稿声明,因“同行评议造假”撤销其收录的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此事一出,引起国内舆论哗然,此次撤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被认为是史无前例。但事件随后出现另一种声音,不少学者站出来表示,国际上存在一批“掠夺性期刊”,这些期刊以巨大的、几乎没有约束的篇幅,每期发表大量论文,并收取高额“版面费”,审稿并不严肃认真。
尚勇表示,这次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声誉,甚至对我国的声誉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中国科协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正积极处理此事。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撤稿的实际数量并不是之前说的107篇,而是106篇,其中有一篇是重复的。论文涉及时间从2012年到2016年,其中80%以上是2015年以前提交的论文。主要涉及对象为在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科技工作者。
尚勇强调,虽然这些年我们很重视科研道德的建设,匡正学术不正之风,但是还存在“宽、松、软”的问题,造成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尚勇同时指出,虽然这是一次严重的学术不端的事件,但是它的情况比较复杂,比如社会的“黑中介”与出版商为了掠夺性的获利,采取不当手段进行诱导。
他说,把情况摸清之后,中国科协将和科技部一起,督促这些作者所在的行业主管部门,如卫计委、教育部等,进行督查,让论文所在的单位领导挂帅,组织专家,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审查、甄别,看看是否存在学术造假,如何造假,还是存在其他的学术不端行为;然后甄别作者负什么责任;此外,中国科协将通过国家级的学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抽查答辩,再进行一层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