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清华X-lab未来生活创新中心创始人沈拓 合力打造创新创业的

作者:傅宇凡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2日 00:00  浏览:

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创客创投基金合伙人,清华大学X-lab未来生活创新中心创始人,致力于传统企业转型及创业企业孵化投资;

  上市公司号百控股独立董事、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多家大型企业战略顾问及企业教练;

  著有《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重生战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转型法则》、《网络人的未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100个预言》等专著

  清华X-空间(Tsinghua X-lab,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清华大学新型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教育平台,致力于围绕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探索新型的人才教育模式。目前,已经有700多个来自于清华在校生和校友的创意创新创业不同阶段的项目加入清华X- 空间,注册企业的项目直接带动的就业超5000人,其带动的项目融资金额已经突破5亿元人民币。

  为此,采访了清华X-lab的创业导师、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创客创投基金合伙人沈拓先生。沈先生常年致力于创新创业的辅导、培养与投资工作,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产业园区均有指导项目,并且是天使投资人。针对国内高校当前“众创”的热潮,沈拓开宗明义地提出:“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新红利,从宏观层面,我非常看好。”他呼吁高校应从战略层面构建一个整体的“众创”生态。

  创新创业三个台阶

  《中国教育网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面对来自政府层面的鼓励与支持和众多利好政策,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您认为大学生,应如何把握这样的机会?

  沈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新红利。从宏观层面,我非常看好。

  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作为创新创业的要素,学生、大学校方,社会的资本方,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应当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创新创业的整体生态。

  以我在北邮指导的创业团队为例,我认为整个创新创业体系应该有三个台阶,三个台阶形成金字塔的形状。

  第一,大学本科阶段,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以及教授相关的基础技能。应当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设立相应的课程,通过线下的教育活动,或以在线课堂的形式进行。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成功人士,大学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校友资源利用起来,为学生创业走上社会的绿色通道。

  当一部分学生开始思考创新创业项目,产生创意,或形成小团队,这个时候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校方应该给予一些政策支持,如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的学分体系。并且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实践条件,给予一定的空间,以及相关的服务。这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尚是薄弱环节,应当加强。这一阶段,商业化、产业化已经开始萌芽。需要一套比较规范的课程体系,我归纳为“一个科研体系,一个空间,一套创业创新的方法论”,这三个方面都是高校可以加强的。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校内的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对创意级的学校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第三,商业化创业阶段。总有一部分项目会脱颖而出,进入这一阶段。此时,校方和社会资源体系创造必要通道给予支持,比如帮助成立公司,完成创业团队的搭建,实现产品从零到一阶段的商业模式的验证,并从而与实体产业结合。

  总之,第一,应当形成一个生态体系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应该分阶段分阶层运作。而无论哪一阶段,有几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如基于互联网和线下的教育,创新创业方法的导入,与大学在社会上的校友资源的衔接,与资本资源的衔接,或者校方的直接投入,以及在教育资源的一些倾斜政策等。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当前构建这一生态系的关键点在哪里?

  沈拓:当下的问题是各自为阵,比较分散。校友工作、学生就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各有一个队伍在推进,并且分属于不同业务体系。而我们需要的生态体系,则应该是打通的,条块分割不利于实现人员资源的协同和联动。对任何大学来说,这都应当是一个战略层面的课题,应在战略层面给予关注,并实现部门资源的协同。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中国教育网络》:作为多所大学创新产业园的创业导师,包括清华大学X-lab平台,您认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沈拓:我是清华X-lab的创业导师,也是清华的校友,与清华X-lab合作成立了清华未来生活创业中心。可以说,X-lab是到目前为止我见过的大学中最好的创意教育平台。

  从这些平台上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大学生应当注意到三个问题:

  第一,大学生教育观念的调整。毕业了去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一家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对于80后、90后新一代来说,要有明确价值观念,那就是“敢为天下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在的大学生具备这样锐不可挡的气势。美国很多了不起的应用都是从大学期间就开始启动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中国人聪明且勤奋,这个局面一定可以形成。

  第二,创业客观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大学生应该成长为一个能力的综合体,将自己打造成能力的综合体。从能力的角度,需要一个创始人或者一个创业团队具备战略的思维能力,具备一些顶级商业模式的锻造能力,具备团队的领导力,也需要具备一些融资、股权运作和财务等方面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一些产品和营销方面的能力。

  作为创业者,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目前大学的教育是分专业门类的,是按照知识门类来进行院系划分的。而创业则是需要每个人以创业为中心,整合相关的能力资源的。

  第三,要注意社交网络的打造。创业之路非常艰辛,需要融入整个的生态圈。无论是寻找合伙人搭建团队,还是今后寻找投资人,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创业的过程中,都要求大学生更多融入创业生态圈。就我的观察而言,一个大学生在创业阶段如果能参与到学校校方的,或者社会上的一些创业训练营、创业训练班,对其创业的战略规划和信心确立很有帮助,也从而增加成功的概率。

  做好阶段性的准备

  《中国教育网络》:作为投资人,在您眼中什么样的团队才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

  沈拓:从排序上,简单地说,团队精神、跑道和成长策略,这三个方面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首先,团队精神。我非常看重团队精神,它包括创业团队的领导力、耐受力,遭遇挫折的坚韧性,对未来的洞察力,真正的愿景,点燃梦想的热情。而创业团队成员是“高能成,低能就”的,脏活累活不挑,自己动手做产品策划、软件的开发、调试,以及解决出现一些问题等等。

  第二,选择合适的跑道很重要。也就是说,选择正确的行业、正确的方向。合适的人需要站在合适的跑道上。从全局上看,产业互联网的机会已经来到,目前创新创业方向如果能衔接庞大的产业实体资源,潜力无穷。纯粹O2O的商业模式并不能持久,未来的创业方向需要与产业资源相结合,这个方向的改造空间大,而针对这一类的创业项目,我更偏好于技术创新型,或者是技术独特性的项目。

  第三,对商业成长模式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每一个人有每一个阶段的任务,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每一阶段都会有所谋划,并且能够成功做出正确的预判。这也是我比较关注的。

  《中国教育网络》:对于想要加入创新创业大潮的毕业生与在校生,您有什么指导建议?

  沈拓:这是两个类别的群体,也是两个阶段的人群。先说在校生,在校阶段应多学习一些知识,打造自己的社交圈子,哪怕是为其他创业团队服务,也是经验的积累。或者开展一些非商业类的创业项目。总而言之,在学校期间要把自己的基础技能夯实,参与实践活动,结交人脉,多看、多想、多行动,那么,做好这样充足的准备,如果遇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对于毕业生群体来说,可以说,22岁到25岁是人一生中试错成本最低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不用害怕失败,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要知道,创业失败的概率相当高。创业投资圈里有千分之一的说法,一千人中,九百九十九人都会是失败的分母,需要正视并正确对待这样的失败。其次是要能够团结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能够说服他们与你一起吃苦,而这些则是考量创业者的人格魅力、个性秉性,还有对制度的安排等。第三,要善用资源。产业互联网已经到来,整个社会生态体系现在已经越来越健全了,有很多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比如利用许多创业训练营投资人搭建通道,包括自己的校友,社交圈子,要善于让别人起来帮助你,寻找一切能够帮助自己签下第一个订单的资源。

  《中国教育网络》:您如何看待最近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开设创业课程这一举动?

  沈拓:这是一个利好政策。当前的现状是大学课程体系高度不平衡,大学的课程资源共性太多,个性化的资源较缺乏,并且,二三线的大学,也没有足够的师资,和足够好的课程资源来强化创业教育。因此,我建议,第一,向一流的大学学习,比如清华大学在学堂在线创建了相关的在线课程体系,许多没有足够资源的大学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补充本校的不足。同时,学习标杆平台,如学习清华大学X-lab的运作模式。第二,盘活校友资源。盘活校友资源。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值得借鉴。第三,与社会上的孵化器充分对接,因为这些孵化器都有相对较好的课程和资源,能够加速创业成功。第四,高校要有战略上的规划与整合,包括进行部门和资源的整合,简而言之就是投钱投精力投关注度。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6年03月02日 00:00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