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轨。急剧膨胀的招生规模让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是否会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是否能培养出就业能力强的合格人才?
在名牌大学林立的武汉市,湖北工业大学做出惊人之举:学生考评教师的教学状况,有三名教师因此离开讲台,十名教师获得“十佳”称号,考评结果影响到更多教师的收入状况。校方称,此举将形成经常性的制度,意在建立全新的考评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到底是“民主童话”还是“制度创新”?记者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看到了一所省属重点高校直面世界级难题的勇气,看到了由此引发的“校风革命”及其深远影响。
“书教得再好,不一定能评上教授”
|
在名牌高校林立的武汉市,湖北工业大学推出学生考评教师之举引起强烈反响。 |
|
曾获“湖北名师”称号的陆载涵教授认为,学生评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能促进教学相长。 |
湖北工业大学前身是湖北工学院,去年5月更名。这所省属重点高校能在名牌大学林立的湖北不断壮大,关键在于定位准,坚持围绕经济抓教学,致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目前学校开办33个本科专业和19个硕士点,学科基本覆盖了湖北省传统支柱产业和正在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并与省内各行业、各地市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连续8年,湖工大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高居省内高校前列。
湖工大教务处处长龚发云说,当前的职称评定中关于教学质量的部分只划了很小的格子,评价标准含糊不清,只有优与良两个等级,很难真正给教师工作恰当的评价。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体制让许多教师得不到公正待遇,书教得再好也不一定能评上教授。湖工大化工系有个教师叫王坚,从讲义到课件到批改作业,到为人师德与教学效果,学生有口皆碑,但是仅因为发表论文数量的原因,直到退休也没有评上正教授。
大学教师是以教学还是以科研为中心,不同的高校应有不同的定位,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成千上万的家长关心教学质量,关心学生能否取得就业岗位,因而更多的大学不应光眼睛向上。但是,教师的职称、课酬均没与教学质量挂上钩,教好教坏一个样,导致不少庸才也安然在岗,误人子弟。
教学质量评价是个世界性难题,以前做过很多,但均是定性评价,适用范围有局限,有的评价方法很复杂,难以操作,操作过程中往往评主观印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因素在于到底谁评,以前搞评委会,但这个评委会往往身兼数职,基本上是部门与学院领导,既评职称又评先进。有些评委对被评人根本不了解,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即使认识的也是完全凭印象打分,一次评四五十人,连材料都只是匆匆扫一眼,根本顾不上细看。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上课是教师的天职。湖工大校长熊健民说:现在大学生分配难,难点不是社会需求,而在于‘产品’不对路。高校培养人才怎样给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关键,湖工大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社会最需要的、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这类人才。” 他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教学质量,必须要适应社会需求,兴起新一轮教学改革,使学校内部自我完善机制不断成熟。形势所迫,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评优罚劣,现在由学生说了算”
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激发师生的潜力,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 量。从2004年开始,湖工大在多年请学生担任
|
大学生评教委员会是学生经常性评教活动的常设组织,图为评教委员会正在选评“十佳”教师候选人。 |
|
大学生评教委员会由31名成员组成,他们负责搜集整理学生的意见,并要随堂听课,提交调查报告。图为一位大学生评教员。 |
教学信息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健全教师教学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启动教学情况监控系统。一是网上测评、问卷调查、信息员抽样调查等完善学生评教体系;二是同行评教;三是教学质量督导组实时监控。在这三种方式中,学生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最终评价的主要依据。
2003年以来,湖工大根据教学信息员搜集来的学生意见,让三名教师离开了讲台。这三名教师均年纪不大,其中两个男教师讲课经常“跑题”,另一位女教师则“身体不好”,讲课精神状态欠佳。学生对他们意见很大。教务处接纳了学生们的意见:取消三人的授课资格。目前这三名教师已改做教辅工作,下一次应聘上讲台前,还需通过招聘教师的试讲程序。
去年10月,湖工大“大学生评教委员会”正式成立,31名学生分头走进一个个课堂,对正在授课的教师进行评分。评教委员会除了检查教师教案之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随堂听课并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一个月下来,他们测评了4500名学生。教务处专门编了软件,对他们搜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决定了20名教师会进入全校“十佳”教师的候选人行列。该校所有教师都真切感受到来自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压力。
从“罚劣”到“评优”,学生的意见成了决定性因素。龚发云透露说,下一步,学生请教活动将扩大到全校所有课程、所有老师,评教结果将与教师与上岗与否挂钩,与收入高低挂钩。目前,该校管理学院已将教师收入与学生评教的排行榜挂钩,年终分配时,对优秀者在课酬基础上提高20%,对末几名则扣除10%。
“学生评教,动了每位教师的奶酪”
学生评教,从一两次活动到经常性制度,“动了每位教师的奶酪”。
大部分教师认为,我们学校的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学生评教活动,促进教师服务意识与观念,克服了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观念,对师德培养很有作用;促进教与学互相沟通,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
曾获评“湖北名师”称号的陆载涵教授说,老教授喜欢老一套,学生评教推着你走,推着你更新知识。这学期,学生给我提出很多要求,比如上工业模型制作课,他们反映材料太少,为了让他们做好实践课,我自己习变压器,做了一个切割器,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了旋坯机,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要求高了,逼得老师想办法。
|
在学生评教的氛围中,教师的凝聚力更强,朱若燕教授终于完成了从教二十年最痛快的一件事:组织学生参加力学竞赛并且获了奖。 |
|
沈先钊副教授拿着一大把写着学生评价的纸条说:“这些纸条就像一面镜子,脸上有什么脏东西都可看出来。” |
学生评教,从实际效果上看,大部分学生评教是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的,是不是要求严了,学生就会打低分?结果是,讨好学生倒不能得高分,放松要求反而会得到不好的评价。上课认真,要求严格,绝大部分反应是好的。老师应顺应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而不能迎合少数懒学生的要求。
沈先钊副教授拿出一大把学生评价的小条子对记者说:“这些东西就像镜子一样,哪儿有点脏东西,照得清楚明白。”有一次,一个学生希望:“再友善一点”,这让我想到了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的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我想,德从爱来,强调学生是我的服务对象,从内心关爱他们,友善就能做到了。大部分学生认定我责任心强,我常给学生讲,好鼓不用重槌,比如说迟到,早晨8点钟的课,大批学生迟到,我讲小学生上课都能做到不迟到,你们迟到就是因为“懒床”,赖在床上不起来。后来,我讲条形码实用技术,260人的大课,点名不可能,不仅没人缺课,迟到的也很少。
朱若燕教授说,我来校二十年做得最痛快的一件事就是去年组织学生参加华中地区“创新设计竞赛”和“力学竞赛”。以前,类似的竞赛都是部属重点大学参加,我们省属高校往往望而却步,我们连参赛的信心都没有。通过学生评教的氛围中,我们不同专业的教师想到了一起,同心协力,结果,学生还获奖了。
负责教授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张小华副教授说,我教的是基础课,这学期可能对电专业学生,下学期可能对非电专业学生,当授课对象发生变化时,如何让学生听懂听好,必须要下功夫。我的备课本画得像花老虎一样,红色的圈,绿色的线,黑色的标记,蓝色的勾叉,密密麻麻。原先用幻灯片直接放电路图,后来有学生反映看不懂,我现在往往是边画边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工作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年轻教师黄艳雁说,我是1996年来的,当时建筑学专业是首次招生,我们老师没教学经验,我当时想,只要态度认真我肯定会胜任,备课备得非常仔细,备课本整洁漂亮。后来学生实习后告诉我:“你们老师讲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我们在实际中根本用不上,课堂笔记做得再认真也没用。”这句话对我是个很大的触动,我们找到系领导,要求年轻教师多参与实践,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与学校建筑设计院一起参与工程,自己提高很大,将书本知识与工程程实践相结合,备课本也变花了。
英语教师唐卫红今年带两个艺术类专业班的英语课,这两个班50多人,第一次等了十分钟开课,只到了十个人,到第三次课也是如此,教了七年课从没发过脾气的唐老师动了肝火:“你们是对老师有意见还是对英语课有意见?”学生们反映,主要是英语课程内容较难。唐老师降低了上课的进度,多增加了些基础语法、语音内容,作业也降低了难度,课间休息时专门纠正学生的语音,大部分学生因此克服了畏难情绪,现在缺课的寥寥无几。她说,英语是公共课,英语教师一定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进度与难度,只有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才会学好英语。
学生参与评教,自身学习的自觉性也得以提高。三年级学生蒋旭告诉记者,大一时,我的目标是每门课及格就行,大二时我做了教学信息员,自己提出了每门课70分的目标,现在参加了大学生评教委员会,我将最低标准定到了75分。
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德发认为,学生评教活动有助于教育层次的升华,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过去是教师评教,发言权在教师,又没听过课,完全评主观印象,讲关系,事实上老师都在变化之中。学生评教都是适时的,最直接的第一手信息。许多老师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不用像以前刻意去维护同事关系,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
有关专家认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光靠学生评教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体制在宏观层面进行改革。比如,教授职称的评定,权力并在高校,对教学业绩的权重还应加大。对就业率的关注只局限在管理层,没有与每个教师挂钩。另外,应尽快将就业率与招生率挂钩,财政拨款与招生人数挂钩,让就业率高的学校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