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5年03月31日 11:12  浏览: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长江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年3月28日)

  很高兴参加2004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受聘仪式和长江学者座谈会。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向新受聘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在座的各位向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所有长江学者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听后很受感动和启发。我们为各位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各位的建议将认真研究和采纳,以改进我们的工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与其拥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推进自主创新,大大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必须达到7%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制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依靠科技和人才,通过自主创新以强国力,促进科技发展以济民生,使科学和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力量。

  党中央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精辟地论述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极端重要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集聚人才的战略高地,承担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神圣使命,担负着“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任务。同时,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教师队伍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生力军和动力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和高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中一次成功的制度创新,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得到了高教界、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已经成为知名的人才品牌和国家重点实施的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于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前五批聘任了537位长江学者,这一批又新聘190位长江学者。98%的长江学者具有博士学位,94%的长江学者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有296位长江学者直接从海外应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

  这项计划不仅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孕育创新研究群体和创新团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培养和造就活跃在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前五批的长江学者中,有6位优秀学者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12位当选为两院院士,31位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7位担任国家“863”计划专家;有18位长江学者取得了21项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67位所主持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三大奖,提高了我国在一些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一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遴选机制和实施范围等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的方针,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实行长江学者岗位制度,这必将大力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设立和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体现时代性、富有前瞻性的制度创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中优秀拔尖人才还相当缺乏,特别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学术大师还比较少。我们要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以开拓进取、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做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二、加快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

  今天上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他还强调,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要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高校广大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和人才众多的优势,以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着眼于高校高层次人才总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更好地发挥国家基础研究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一,要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为战略抓手,努力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坚持自主创新,既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方针,也是我国人才工作的目标。实践表明:只有坚持自主创新,高层次人才队伍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有拥有高层次创新人才,才能实现自主创新。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队伍的创新能力上,要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并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瓶颈性约束,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关键领域和若干学科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

  第二,要大力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当代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越来越需要跨学科领域专家形成团队,合作攻关。我们要积极适应这种趋势,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团队建设。要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创新高校人才组织模式,着眼于承担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或国际科学技术前沿研究任务,以创新平台、重点研究基地为基础,以优秀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

  第三,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家和优秀教师群体。要积极主动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服务,建设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造就和培养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家和优秀教师群体。

  第四,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要坚持事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紧密结合,在教学科研的创新实践中锻炼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导向,通过学术梯队建设、团队吸纳、项目资助或鼓励自由探索等方式,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加大选派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力度,进一步增强选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实验室进行研修,促进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国际学术前沿工作。

  我们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高校一定会出现国际水平的学术大师和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三、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需要各级政府、高校、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首先,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大力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要鼓励自由的创造性探索,鼓励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逐步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要加强和改进舆论宣传工作,热情关心、支持高校人才工作。要完善机制、体制和政策,使资源能够共享,使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科技成果通过完善的创新链真正成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高校要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问题始终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科学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营造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有开阔的眼界、有效的方法,放眼全球广纳贤才,真正培养、留住和吸引一大批拔尖人才。要努力加强学校创新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校园环境。要特事特办,提高支持创新工作的效率。还要促进人才的双向交流,使优秀人才进得来,使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也能向社会特别是企业扩散,并以此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双向交流和扩散。

  第三,充分发挥高校知名专家、长江学者等领军人物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出席大会的各位长江学者,你们都是各自学科领域内的佼佼者,是我国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骨干力量。这里,我向在座的各位长江学者,并通过你们向全国高校教师和青年学者提几点希望:

  希望你们坚持自主创新,勇于开拓,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高新科技领域,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提高自己的科技发展能力,才可能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来加快自己的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长江学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实现跨越。希望你们高度关注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为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

  希望你们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人才只有献身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大有作为。长江学者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紧紧围绕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严谨治学,抓紧攻关,开拓创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长江学者,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生一批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推动理论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领军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重大突破,大多表现为群体突破的态势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新的科学发现和重大进展已越来越难以通过单兵作战来实现。团结协作是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希望大家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拼搏奉献,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共同创造“长江学者精神”,为中华民族贡献宝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你们作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书育人的模范。长江学者作为高校学科带头人,担负着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希望你们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影响学生,在学术和思想各方面率先垂范,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同时,积极主动地培养人才、举荐人才,带动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加快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作出你们特殊的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有赖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同时,也为包括广大留学人员在内的中华儿女施展才华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舞台。在历次受聘的长江学者中,有许多学者是直接从国外回国工作的,体现了留学海外的中华儿女爱我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崇高志向。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表示敬意,并向广大海外学子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5年03月31日 11:12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