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校园该如何看待流行文化

作者:不详  来源:http://y.sina.com.cn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08日 08:29  浏览:
  流行歌曲被收入爱国主义歌曲目录、武侠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读本、网络歌曲在小学遭禁、中学成为手机禁区……这些近期社会热议的话题,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流行文化对中小学校园的冲击。在信息多元的社会,校园已很难回复往日的平静,如何看待像潮水般涌来的流行文化,是我们教育必须面对的选择。堵,自然简便易行,但实际效果令人生疑,而且极易造成“说一套做一套”的负面影响;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

  校园成手机禁区

  ■文/彭健

  相关新闻:

  校园应不应成为手机禁区?最近,成都一些中学校纷纷作出规定,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行为表示认同,有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在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作出统一限制,但要求各校从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出发,可依据具体情况制定校规。

  争议焦点:

  学生使用手机干扰正常教学秩序,非要一棍子打死吗?

  观点:

  用霸道的“强堵”思维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进行教育管理,很难行得通。

  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无非是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分散学生精力、影响教学质量等。但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手机也不例外。手机的负面影响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并不只是在学校才有,如果都按照学校的做法,一禁了之,也许由手机所带来的种种烦恼会立马烟消云散,而手机带来种种便利也将不复存在。由此推而广之,诸如电视、网络等都该禁了,因为电视是“精神鸦片”,网络中也掺杂诸多不良信息。这种逻辑显然是荒谬的。

  然而这种荒谬的逻辑却在当今教育管理中大行其道,由“禁止学生留长发”、“禁止学生当众拥抱”、“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等一道又一道禁令编织成的巨网将学生裹得严严实实,直叫他们喘不过气来。但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却似乎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行为有两种支撑:其一,学生进了学校就是“特殊公民”,学生所该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在“学习”的名义下,校方有权剥夺学生的某些权利;其二,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他们能“学好”,加之中国历来强调“严师出高徒”,因此学校对孩子提出一些严格的要求永远不会遭到家长们的反对。正是这两条,给予了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颁布一条又一条禁令的“勇气”。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过往的一道道禁令,其施行的效果如何?事实表明,用一种霸道的“强堵”思维和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进行教育管理,很难行得通。

  问题出现了,我们应首先考虑如何去疏导,而不是强堵,更不该总抱有作为教育者的一种“优越感”,凌驾于学生的正当权益之上。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完全可以有其他的解决方式,用得着将其一棍子打死吗?

  不许“老鼠爱大米”?

  ■文/刘海明

  相关新闻: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日前,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在北京崇文区前门小学吃了“闭门羹”。因为担心其中歌词低俗,不适合小学生,学校将不许孩子在校诵唱此类歌曲,同时还鼓励孩子创编一些健康向上的校园歌曲。

  争议焦点:

  流行歌曲歌词粗俗,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观点:

  流行歌曲成了全国通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问题出在优秀校园歌曲的缺位。

  《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在社会上红得发紫,小学生对这些歌曲感兴趣,并随口哼唱,毫不奇怪。学校想凭借自己的行政手段封住学生的嘴,这做得到吗?

  学校担心这些流行歌曲歌词粗俗,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但事实上,学生们喜欢的是歌曲的曲调,对歌词所表达的信息仍是懵懂的。与其说中小学生是在唱流行歌曲,不如说是他们在欣赏、模仿这些歌曲的旋律,从而使身心得到某些愉悦。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现在适合中小学生的歌曲实在少之又少,这是音乐界在歌曲创作方面“嫌贫爱富”的结果。在市场化的社会,经济杠杆倾斜于流行歌曲的创作、普及,因其收益可观;而相对利润微薄的校园歌曲,则少人问津。校园毕竟不是音乐沙漠地带,孩子们需要欣赏音乐。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老师可以教,下里巴人的流行歌曲即便老师不教,孩子们自己也会模仿。想封住孩子们的嘴,谈何容易?即便校园里不能唱了,走出校门,他们哼着“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谁能管得了?

  流行歌曲成了全国通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罪不在流行歌曲,也不在传唱的学生,而在优秀校园歌曲的缺位。

  武侠小说登上大雅之堂

  ■文/吴小毛

  相关新闻:

  “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骏……”这样的武侠小说词句如今出现在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里。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次选入了金庸的《天龙八部》片段,同时还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片段,两者合成一个单元——“神奇武侠”。

  争议焦点:

  武侠小说中的“怪力乱神”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可能有负面影响。

  观点:

  学生需要的不是栅栏,而是一双甄别真假、分清善恶的眼睛。

  近来,围绕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语文读本的事情,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拥护者称“金庸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之一,怎么评论都不会过高”;反对者则强调金庸小说是通俗读物,不能登大雅之堂,且“其中难免有‘怪力乱神’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可能有负面影响”。拥护者与反对者观点截然对立,颇似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江湖门派之争。

  金庸小说所反映的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说法,侠士与儒生并列。汉代司马迁在《史记》里则专设有“游侠列传”。唐时文人喜好仗剑周游四方,诗仙李白著有《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对侠士极尽仰慕之情。渐渐地,“侠”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扬善除恶、匡扶正义的形象。到了现代,武侠小说更是将“侠之大者”提高到“为国为民”的高度。可见,“侠”这种现象,武侠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古已有之,所谓难登大雅之堂之说难以立足,费力去“堵”流传几千年的文化更是大可不必。

  当然,沉迷于武侠小说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会产生负面作用。一旦着迷,首先要付出的就是时间。若有更痴迷者,梦想着将小说中的武侠世界移植于现实生活中,去模仿,危害则更大。最近有报载,金庸想修改《鹿鼎记》的结局,以避免人们去学习油腔滑调左右逢源的小混混韦小宝,足见其危害已引起重视。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即使高中语文读本不选,影视报刊网络上大量的武侠作品也会进入学生的视野,这时,学生们需要的就不是栅栏,而是一双甄别真假、分清善恶的眼睛。因此,在对待武侠小说进课本的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指明哪些是文学的想象、哪些是可以借鉴的,而哪些又是要坚决反对的。“堵”之吃力,不如“导”之。

  流行歌曲也爱国

  ■文/朱辉

  相关新闻: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台湾歌手周杰伦的这首《蜗牛》已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这是由政府部门第一次出面向学生推荐歌曲,之所以会选择《蜗牛》,是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思想内容十分上进,唱起来琅琅上口。

  争议焦点:

  歌手的叛逆形象与传统的榜样人物标准相去甚远,是否会误导学生?

  观点:

  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教育最终只能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

  周杰伦的这首歌被列入政府推荐的歌曲还是受到了某些意料之中的争议。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周杰伦自身的形象与我们印象中传统的先进青年相去甚远,吊儿郎当的表情、口齿不清的演唱、叛逆的个人形象,这些都很和我们一贯推崇的榜样人物的标准背道而驰。然而,他同样也具备了一个我们以往榜样人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在青少年中拥有超强人气,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带来的深刻变化,现在的青少年已经越来越不愿接受强加于他们的思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强制手段灌输他们认为正确的思想,学校可以通过考试考核去让学生熟悉学校认为先进的理念。可是,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这些教育最终只能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能够以贴近学生心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可喜的转变。

  《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曲目是件好事,它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正在走向人性化,正在向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向发展,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原本就应该是平等和谐的,而不是对抗的。(彭健 刘海明 吴小毛 朱辉)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5年05月08日 08:29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