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省大学生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感动人们、被社会所关注的新闻人物,成为一道当代大学生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刘芸,浙江海洋学院大四女生,2004年和该校45位同学一起为挽救一名战士生命捐献骨髓,虽未配型成功,但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同年12月,她为江苏一名白血病患者分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一名文弱女生以自己的爱心和勇气成功挽救了一个生命,入围候选“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周毅,浙江理工大学赴西部志愿者,在四川省级贫困县沐川同心村,他带领村民修公路,领办养猪场,形成养猪、沼气、养鱼、种植一条产业链,使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他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火热心肠赢得了村民的高度信任,成为四川省第一位被公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志愿者,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杨松,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先后12次自费到艾滋病高发区河南上蔡县进行社会调查,7次进入艾滋病高发村,撰写出版23.8万字的调查报告《“艾”情紧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体现了一名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入围候选“人民网2005年度大学生热血人物”。 屠佳,浙江师范大学赴西部志愿者,即将赴西部时父亲病逝,母亲无人照顾,她毅然带着母亲赴广西龙州支教。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潜心执教,成绩显著。她用自己微薄的津贴资助贫困学生,用爱心让母校师生与当地系起“希望”的纽带。她入选“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入围候选“人民网2005年度大学生爱心人物”。 徐根方,浙江师范大学赴西部志愿者,在四川金阳,放弃留在县城中学的机会,主动请缨去连电都不通的双龙坝中学任教。16本备课笔记是秉烛熬夜的成果,母校和当地发给他的1万多元补助,几乎全用于学校和学生。为给学生买大白菜,他渡金沙江、肩扛马驮,渡船老大也为此感动,免收渡船费。两年支教结束时,学生折了1000只纸鹤,泣不成声。他两获“大学生志愿服务四川突出贡献奖”,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巫雪峰,衢州学院(筹)赴西部志愿者,在四川松潘支教两年,把一腔爱心献给藏族孩子,用津贴资助因贫辍学的孩子回校读书,回家过年时,也带着3名藏族学生来东部学习交流。他还想方设法到深圳等地募集了6台电脑、40万元资金,改善学校条件,资助275名学生,把爱的阳光洒给了藏民子弟。他入选“四川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赵鑫立,浙江林学院赴西部志愿者,为四川县邛崃县建立了第一个旅游网站,帮助当地成功开发“一日游千年”等旅游项目,策划成立“招商小组”,担任县旅游局规划科长,为当地脱贫致富奉献自己的才能。临安一家企业用5万元年薪邀他加盟,母校请他回校工作,都没有改变其留在当地工作的决心。他入选“四川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刘霆,浙江林学院05级学生,患尿毒症的母亲无人照顾,家里也负债重重,在征得学校同意后,他带着母亲进了大学。在学校多方面帮助下,一面坚持学业,一面为母亲打针、敷药、洗脚,用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其爱心、孝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人们,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00多家媒体作了报道。 8位大学生都是平凡学子,但都有感人至深的不平凡事迹。他们对亲人、对人民充满着爱心,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着行与知的完美结合,体现着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完美结合。他们谱写着当代大学生成才报国、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他们代表着浙江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面前,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事迹面前,那些对当代大学生的种种责难、那些“一代不如一代”的叹息、那些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怀疑,都显得苍白无力。不容否认,当代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种种不足,但瑕不掩瑜。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贴近,是搭建成才平台,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我们为浙江大学生骄傲。 (本文系蒋胜祥同志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06年第1期所作的卷首语。8位大学生的事迹详见今日本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