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择业观通常受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支配,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职业选择标准和就业地域的选择等方面。
近日,记者对市区几所大学里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调查。其中有46.3%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把“工作条件好,能发挥个人才干”放在了第一位;有23.4%的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有19.7%的大学生要求所选职业要“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另外,大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存在着固守大城市、开放地区,而不愿意去穷困地区的倾向。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到沿海开放城市作为自己未来安身立命的首选场所,达到35.9%和32.6%。而愿意回家乡的学生也只有10%。
面对着即将走出象牙塔,学子们该何去何从,很显然,这与大学生们的择业观不无关系。
理想型:高地位稳收入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大学生们思想也日益活跃开放,相比以往的大学生,他们显得更加自信、自我。他们推崇“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人生理念。因此,他们对即将要从事的工作抱有相当高的要求,希望将要从事的工作不仅社会地位高,而且经济收入非常稳定。
去年毕业、现已考上公务员的小常告诉记者,他们毕业时,在同学当中流行“红道、黄道、黑道”之说。“红道”即走向仕途,“黄道”即经商,“黑道”则是出国。他在大学时学的是理科,毕业后可以去大公司、大企业工作,但他当时却选择了“红道”,干起了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事情。
临近毕业时,他在父母的建议下,找来一些考公务员的辅导书,好好学习,期望一毕业就考上公务员,找到一个“铁饭碗”。在备考期间,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考公务员时,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
“我觉得毕业后,要找好一点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进公司或企业相对来说不太稳定,有可能会经常换来换去的。反正读书读这么多年了,考试不成问题,就把考公务员当作高考一样对待,相信一定能过。再说,考上公务员了,社会地位比在某家公司当一名普通职员要高得多,而且收入也稳定。”小常一口气把这些话说完。
据记者不完全调查,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想通过考公务员来拥有一份稳定工作。但考公务员就像过独木桥,总是有大批的人从桥上掉下来,能通过的人寥寥无几。
除了考公务员,许多应届毕业生还很想留校任教,或者进其他大学任教,这种想法在女毕业生中所占比例更大。
点评:高地位、稳收入的工作并非人人都可以找到。抱有这种理想择业观的学生势必要比一般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其梦想。而且,要有思想准备,那就是能实现如此梦想的人只在少数。当然,确实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实现了自己这一梦想,并脚踏实地地工作,过着大家十分羡慕的生活。
冷静型:先就业后择业
“像我们这种应届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根本就谈不上择业了。”浙江工贸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赵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说,不少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干得不错的师兄向他传授找工作的经验,那就是先就业后择业。也就是说,刚毕业,不论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先尝试着干一段时间,把第一份工作当作实验田,等有了工作经验,再跳槽也不迟。
赵伟说,他对师兄的这些经验深信不疑,并打算按照他们教的去做。“但如果某个公司打算录用我,与我签订好几年的合同又怎么办呢?”对此,赵伟又无比担心。
“我觉得先就业后择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读于杭州某大学的温州学子小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认为,对于刚从大学校园里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的话,还是先就业比较好,毕竟不管你读多少书,最终目的还是就业。而且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才明白自己还需要学什么。
“我认为不管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多么枯燥无聊,或多或少对提高自己的能力都会有些帮助。成功不是一日就能铸成的,而是靠你的点滴积累。前面的路很长,而且曲曲折折,计划永远都没有变化来得快。所以把握现在,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温大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小李说。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态度。有人认为,先就业再择业只能暂时减轻就业压力,从长远来说,这种做法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悲剧——为了工作而工作,对工作没有喜爱之情,不久以后就会觉得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让自己对于工作再有新鲜感或是说为了能拿份高薪,大多数的人选择跳槽,重新找工作,如此循环反复,最终的结果是许多事都会做一点点,但也都只是懂点皮毛,永远无法学到精华。
“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意义是非凡的!就如同初恋,如果你爱错了对象,接下去再努力也是枉然。因此,我认为大学生毕业应该先择业,而不是为混口饭吃而草草找份工作。”温师院一位年轻的大学教师表示:“择业保证了你今后的发展方向,你记住你‘择’的是目标,而不是脚印。择业之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一条通向你目标的道路,这样,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点评:在有选择余地的时候,我想,任何人都不会为生存而匆忙就业,但在就业机会少,没有选择余地时,是等待还是“骑驴找驴”就是一个问题了。就目前这样的就业形势而言,大多数人认为先就业再择业是合理的。因为工作首先满足的是生存条件,其次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
逃避型:考研或出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批原本不愿意考研的学生,从人才市场回来以后,便一头扎进了“考研大军”队伍中。问及原因,大部分人表示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想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砝码。再加上由于一些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女生找工作难上加难,所以高校里女生的考研比例也往往高于男生。由此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考研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另外一个原因:部分大学生认为,考研是通向理想城市的一条捷径。虽然近年来国家一再放宽区域人才流动的限制条件,但由于固有体制以及用人单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要想选择理想的就业城市还远非想象的容易,尤其是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门槛较高。因此,正如部分学子高考是为了跳出农门,而今许多学子是想通过考研增加跳出省门、甚至国门的机会。
但也有不少人对考研后再就业并不抱乐观态度。温师院学生王英告诉记者说,她的一位大学老师就这样认为,如果能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就先不要考研,因为现在研究生就业也不容易,再过几年会更难。据那位老师分析说,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生的数量大大增多。正如当年高考扩招,导致本科文凭含金量下降一样,硕士文凭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除了考研,出国也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毕业生们选择的出路。他们认为,在国内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出国继续读书,寻找新的机会,或等镀了金之后再回国发展。当然,出国这一条路所需的费用并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得起的。
点评: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看,选择继续学习不失为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最佳途径。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就业也是有其市场规律的: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大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就业,而当经济疲软时,则会有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或延长毕业的年限,这能有效的规避就业的风险。通过考研、出国这一部分人的分流,的确也能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但考完研、出完国后,难免还是要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
七嘴八舌
“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会打算自己创业。我觉得与其给别人拼死拼活打工还不如自己创业。但我也知道,自己创业也并不容易。”
“毕业后,我父母希望我有份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务员、教师之类。但我的兴趣不是这些,我很想走出温州,去大城市发展,但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现在就业越来越困难了,大学毕业生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真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曙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