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13日电(记者吕诺 刘丹) 教育部部长周济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学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高等学校数约为200所,在校大学生大约11万人。到1998年,高等学校发展到1000余所,在校大学生达到623万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伴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于高科技开发和高素质人才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必须把提高质量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周济说,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将进一步集中于质量的保障与提高,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作为大学创新的主要追求。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是高水平大学提高质量的根本点。
分析我国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周济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但是,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显不够,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