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36名学生处以退学处理的通知和名单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宁峰摄
10月8日中午12点,西安邮电学院长安南校区食堂门口。李俊(化名)单手拎着书包,大踏步地走向食堂。驻足的人群吸引了他的目光。
李俊费力地挤进了人群,一则《通知》撞到眼前。根据《通知》的内容,因为考试成绩差,未修够规定学分,学校初步审定对336名学生做出退学处理。《通知》的后面,紧跟着长达9页的名单。
李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当时脑子嗡了一下,懵了。”李俊说。感同身受的,还有他的诸多校友。“头一次看到这样的通知,这么多人,太突然了”。
“这本是我们的一项正常的教学管理举措。”该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温小郑对外解释,学校此举的目的,在于教育、警示学生加强学业。
但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通知》张贴的第二天,《华商报》率先报道此事。同日,《通知》与榜单被校方撕下。
劝退事件被媒体披露后,西安邮电学院向外解释,“336人的名单只是初步审定,名单还会有一些变动”。但是原定10月10日确定的最后名单,至今也没有公布,“可能不会是公开的方式公布了。”其教务处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突遭劝退
以往被退学的学生当中,因学分不够而占的比例很小。
李俊来自福建,是该校通信工程系学生,今年大三。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之后,他呆站了很久。“知道自己上学期挂了几科,以为补考就会过去,从未想过被劝退”。
对于退学处理的决定依据,校方的解释是,根据该校2005年重新修订的《学生学籍管理条例》,从2005级开始,学生一学年内必修课、限定选修课达不到24学分的,将被处以退学处理。
“全年开设的课程有45个学分,24个学分仅仅是一半多一点,一个大学生修完这些课程并不难。”该校教务处韩炳黎副处长介绍。
此前,这一标准是每年修够16个学分即可。对这一变化,校方的解释是,学校有些老师认为过去要求的16个学分太少,有些学生四年下来欠缺近百个学分,很难达到毕业要求。
他同时认为,对于达不到学分可能造成的后果,老师在入校伊始都对学生有说明,所以学生应该认识到退学的“风险”。
尽管如此,一些学生仍称“真没想到”。计算机系一位大四张姓同学说,虽然学生手册里对修不够学分有严格规定,但以前从未听说学生因此而被“退学处理”,“大家都没太当回事”。
据记者了解,此前,该校对于学生的退学处分都是采取各院系自行通报的方式,并不全校公开,以《通知》进行全校公示,这还是第一次。
西安邮电学院副院长温小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学校每年也都会劝退部分学生,“只是没有全校公开”。
但他也强调,以往被退学的学生当中,因学分不够而占的比例很小,“80%的退学都不是因为学分不够,每年也就几个人吧”。
“评估”关头
“毕业率和就业率的高低是学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
本次劝退的学生涉及信息与控制系、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系等七八个院系的十多个专业,涉及学生范围也涵盖大二到大四三个学年。
教务处是本次举措的具体制定执行部门。10月10日,教务处韩炳黎副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劝退是我们不得已的做法”,最终目的在于教育、警示学生加强学业。
但学生也有自己的疑问。
在采访中,无论是否“榜上有名”的学生一个普遍的疑惑在于,虽然校规早有规定,但是以前并未严格执行过,“第一把火”烧在自己身上,这样是否公平。
“学校今年劝退这么多的学生,一方面表明要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也和11月即将到来的教育部本科评估有关系。”西安邮电学院一位老师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如是说。
陕西今年有11所学校参加这次评估,西安邮电学院正在其中。
由于教育部评估的“一锤定音”关系到一个学校今后的经费拨款、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好处的获得,因此,各校把此事当成了“重中之重”。
西北一所同样参与此次评估的专科学院的老师向记者解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本次评估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学生修不到学分,就拿不到学位,就会影响学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而每年,学校要上报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这两项的高低是学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
该老师进一步强调,“退学则就不参加该校的考核范畴,而评估的结果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来年的招生”。
不少学生反映,学校要求大四“挂科”(考试不及格)超过8门补考仍不过,将不予毕业,但实际上,以前有一些挂科高达十几门的学生仍然可以顺利毕业。“这次是评估的当口,没有办法了。”该学院教务处一工作人员说。
“(这时)太敏感了,我们不好说什么。”西安邮电学院宣传处负责人电话里对记者说,“我们学校已经花了三四年时间准备这次评估。”
试读争议
“试读规定,法律依据不足,具体实施上存在不当”。
李俊参加了补考,但学分仍没有达到要求。犹豫几天后,他准备把此事告诉父母,因为试读需要再交学费,“钱只能依靠父母。”给予他这个机会的,仍然是那份《通知》。
按照《通知》的要求,“……退学学生如愿试读,可到院计财处缴清退学试读培养费,经本人书面申请,家长签字认可,系主任审核,教务处同意,主管院长批准后,可随下一年级试读,试读期为一学年。”温小郑副院长介绍说,学校开展试读已经有几年的历史。
“要给学生一个‘死缓’的机会,上大学毕竟是难得的机会”。
“试读”与未修够24个学分即被退学的规定同样来自于《学生学籍管理条例》:试读期为一年,试读期间没有学籍。《条例》同时规定,“试读期间一学年不及格课程经过重修后有两门以下(含两门)不及格,可恢复学籍,继续学习”。
记者从该校教务处了解到,约有一半的学生补考后,学分将达到学校的要求,将从退学名单中划去,剩下的,通过试读来重新学习。“我院几乎所有学生都通过试读修完了学分,目前还没有一个学生因‘退学处理’回家的。”教务处一负责人说。
“劝退试读”的做法在西部高校普遍存在。2005年,地处西安的另外一所高校———西安石油大学同样也曾“劝退试读”280名学生。
但是,这一做法从一开始便深陷争议之中。“发难”的是蔡智(化名),西安石油大学的学生,280名“劝退试读”生之一。
蔡智的代理人李卫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试读处理决定”不属于对学生的处理、处分范围,因为在所有教育部门法律法规中就没有“试读”一词,也没有这样的处理办法。
在向学校、陕西省教育厅申诉均遭驳回之后,今年1月,蔡智向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4月,国家教育部给予答复。
这则教行复字[2005]05号《行政复议决定书》就校方的“试读”规定提出了具体意见。《决定书》认为,只有开除学籍和退学,学生才能丧失学籍,校方规定试读生暂无学籍,显属不当:“试读”规定,法律依据不足,具体实施上存在不当。
温小郑透露,这个决定书经媒体公开报道后,给西安邮电学院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来自上层的压力很大,学校内部的行政执法环境本就脆弱,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西安邮电学院并没有学生向学校提请申诉。而西安石油大学教务处教务科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学校撤销了对小蔡的试读处理决定,但与其同时“试读处理”的200余人仍在继续学习,“因为行政复议只是针对蔡同学一个人的。”中央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储朝晖说,试读条款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试读条款可能是学校切合实际需要的一种举措,因为从实际看它有利于学生的求学,很难说它是对是错。
扩招“后遗症”?
“教学质量的提高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十年。”
尽管因劝退人数众多引起热议,但西安邮电学院认为,对比邮电学院在校学生的总数———1.4万多人,处理300多名学生,比例并不算大。
也有学生认为,如此多的学生因成绩不好被劝退,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及教学科研力量不足不可分割,而其根源在于近几年的扩招。
今年刚从该校毕业的小张对记者说,“有一次学年考试,我们班38个人中,有31个人在同一门考试中不及格,你说这都是学生的问题吗?”“扩招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位在该校工作几十年的老系主任对记者说。据他介绍,1999年的时候,该校总共有学生不过2000多人,“几年间,学生的人数竟翻了七倍”。
温小郑承认,高校扩招后,一些问题日渐暴露。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师资力量等跟不上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大幅扩招,入学门槛骤然降低,生源素质明显低于以往。
温小郑介绍,目前,学院每年都要招收硕士研究生100名以上充实教师队伍。但是,“现在也只是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十年。”该院一名大三女生说,一般都是4个班120多人一起上大课,“有些老师上的课,一个班几乎一半的人听不懂”。
事情的另一方面在于,扩招后生源质量的下降。据上述老系主任介绍,1999年之前,邮电学院归属于国家邮电部,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在邮电、电信等部门工作,学校很有吸引力,“那个时候20人中录取一个,分数和重点大学一样,不是第一志愿的根本就不考虑录取”。
从1999年起,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2001年,陕西省的高考录取率就由1998年的不足27%提高到67%,录取人数由3.6万余人增加到10万多人。
2000年该院管理制度开始变更,成为以陕西省政府管理为主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
“信息产业部不再投钱,学院每年的教育经费只有2000多万,刚够偿还新校区1000多亩建筑面积的贷款,学校的运营全部依靠学费收入,不断扩招。”此外,学院在由陕西省主管之后,陕西本地生源的录取率也由原先的10%上升到50%。而录取的分数线,也提升到第一批本科录取。
“由于分数和生源的限制,在陕西省第一志愿的上线率只有30%,为了找到学生,不得不在二本、三本、甚至服从志愿里招生,只能不断降低分数线,导致生源越来越差。”该名系主任说。
李俊的班上就有比他高考成绩少100多分的学生。这次,30多个人的班级里,有5人在“劝退”名单之列。
10月19日,李俊的母亲听闻消息赶到了西安。李俊已经确定要试读,为此他将要付出4500元的“退学试读培养费”。(记者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