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表现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田成平说,中国的就业问题总量之大、矛盾之复杂,是任何国家都未曾遇到过的。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就业压力巨大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体制转轨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解决好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决定了中国将长期面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市转移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快,也决定了将长期面临调整劳动力结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挑战。
田成平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
今后几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每年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条件下,按经济增长保持8%的速度计算,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只有1100万人,供大于求缺口在1300万人左右,矛盾十分尖锐。
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
2005年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仍未就业的有2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仍未再就业的多数是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困难群众,大都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较大。同时,今年到2008年的三年中,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还会涉及360万职工,纳入新政策范围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400万人。
三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城市的就业问题,解决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更加突出,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尤其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阻碍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的“瓶颈”。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变数,也将对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就业产生影响。
四是来自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领域转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据预测,未来几年,城镇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每年都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今年为1603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75万人,按70%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可能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农村有劳动力4.97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亿多人及从事农业需要的1.8亿人,尚有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每年要转移就业900万人。(中新网1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