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还要起立呀?还要叫‘老师好’啊?”
“不会吧?!”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出台了课堂文明规范,首次对学生和老师的课堂行为作出明文规定,要求师生须提前进教室,不得早退和迟到,在课堂上不得吸烟、吃早餐或零食,学生在课前需起立、行注目礼,并在老师同意后方可坐下。
此规定的出台,引发了理工学院各界的广泛讨论,传统课堂文明规范还要不要继续存在?面对新形势,学生道德教育应如何更好开展?为此,时报记者专门走访了该院一些学生、老师和学生工作相关负责人,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
现状
不良现象进入大学课堂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手机短信逐渐取代小字条,成为学生课堂私下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由于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大学生熬夜已经变得比较普遍,由此导致第二天起晚,而不得不将早餐带进课堂吃的现象日渐突出。
近一成学生课堂上吃早餐
“课堂上吃早餐的现象在我们学校还是存在的”,管理系的梁同学坦率地告诉记者,自己有时候就在课堂上吃早餐,主要是冬天的时候,起床比较晚,怕迟到,所以不得不将早餐带进课堂吃。据了解,一个100多人的班里通常只有3~4个人甚至更少的人在课堂上吃早餐,最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10个人,一般都是坐在后面偷偷的吃。
“现在的一些学生,玩的花样多了,难免就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不良习惯。”理工学院一女老师告诉记者,一些学生起床晚了之后,为了避免迟到,不得不将早餐带入课堂,偷偷地坐在后面吃。但是,总体来说,这样的学生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在被老师发现之后也都会停下来。
上课发短信现象更普遍
嫌“无聊”、忙“工作”、急“生意”,在记者走访的一些学生中,三种情况是他们上课用手机的最主要原因。部分学生因课无聊,又不敢和周边同学说话而扰乱课堂秩序,只能以手机短信聊天的方式打发时间;部分学生干部,在学习之余还相应地承担了部分学生工作,课堂上也就难免有电话,紧急情况下只能接了;部分学生在社会上做兼职,甚至有自己的生意,在“生意”和课堂学习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能牺牲学习而顾生意了。
小郑同学是学生会干部,平常学生会工作不怎么忙,但是举办活动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大型活动时相对地就会很忙,课堂上也会有电话找。“活动期间,满脑子都是活动。”小郑告诉记者,在课堂上手机有任何动静都觉得和活动有关,接电话的情况也就很正常了。“要是把手机给关了,还真是有点不习惯。”小郑告诉记者。
争论
大学课堂文明规范有无必要
“提前进教室,不得早退和迟到,在课堂上不得吸烟、吃早餐或零食。”对于这几条规定,学生和老师普遍觉得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此次理工学院出台的上课必须关闭手机和课前学生需起立、行注目礼,部分学生和老师认为这些都是一种形式,没有必要做硬性规定。
争论1:上课关闭手机有无必要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记者走访中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出台要求上课关手机的规定没有必要,即使出台了,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上课用手机是不对的,但是课堂上真的要关闭手机很难做到,调振动或静音可以接受。”谢同学告诉记者,作为大学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事情,尤其是他自己作为学生干部,更是有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手机联系。管理系的小梁同学也认为,上课关机没必要,只要调振动或静音就行了。作为大四的学生,直接面临就业的问题,要是关闭手机的话,很有可能错过工作的机会。“上课要求必须关手机,主要是为了不影响课堂秩序,同时让学生专心学习。”美术系马老师认为,即使是学生真的将手机关了,学生的心思也不一定就会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只要学生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不影响课堂秩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一律将手机关闭。
中文系的朱老师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上课关手机很有必要,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学生会工作也好,找工作也罢,没有任何事情比学习重要。而且,课堂作为一个公共场合,就必然有相应的规定,当个人空间和公共秩序相冲突的时候,只能牺牲个人空间以维持公共秩序。所以,朱老师认为,上课的时候,学生必须关闭手机,认认真真地听课,绝对不允许发信息,更不允许接电话。
争论2:课前起立有无必要
课前的起立、行注目礼,并叫“老师好”,作为一种传统尊师重道的形式,因在目前的高校少有规定,使得它一旦被明文规定,便引起大家的讨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学生心里能否真正尊敬师长,部分老师也认为,课前起立等形式没有必要搬上大学课堂。
“课前起立并行注目礼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太过于形式化,不仅学生不喜欢,就是有些老师也不习惯。”机电系刘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代表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关键在于发自内心的一种行动,比如说,好好学习,或是多和老师沟通,简单地起立,说一句老师好并不一定是尊敬师长的表现。“大学生经历过中学教育之后,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也比较好。”李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素质相比中学生而言要高很多,没有必要通过课前起立这一形式去加强其道德教育,而且自己作为老师也会觉得很不习惯。
然而,负责学生工作的一老师认为,上课前起立、行注目礼,并叫“老师好”很有必要。该老师表示,尊敬老师是中国几前年来的传统美德,即使在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也很有必要继续传承这一规范,让学生在当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而且,让大学生起立,叫“老师好”,对学生还能起到提醒作用,提醒学生已经进入课堂,应该打起精神好好学习了。
分析
部分学生心态不健康
“认为传统的一些课堂文明规范没有必要,这主要是学生不健康心态造成的。”理工学院政法系主任李洪君教授告诉记者,三种心态造成了这一现状: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应该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没有必要再像中小学生那样“形式化”这些规范;有部分学生则认为,作为一个受教育的主体,应该和教育主体享受对等待遇;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自己花钱受教育,就应该享受相应的服务。
对于这几种心态,李洪君认为都是不健康的,是一种传统礼仪道德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批学生中没有折射出来的表现。80年代出生的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相应地尊重他人的修养,自我意识比较浓厚,同时,社会中一些不良的思想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使得传统伦理道德在这一代学生中相应地有所缺失。
观点
明文规定很必要
“这些规定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李洪君认为,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必要的形式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通过这些必要的仪式,使学生真正懂得文明的内涵,通过这些“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行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的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养成一种文明的习惯,使之在以后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更加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升作为大学生应有的修养。
相关链接
东莞理工学院课堂文明规范(试行)
1.教师学生提前进教室,不迟到、不早退。
2.迟到学生在教室门口报到,获得教师同意后才能进入课堂。
3.学生着装整洁、朴素。不穿拖鞋、背心或奇装异服上课。课室内不准吸烟、吃早餐或零食,手机等通信工具要关闭。
4.上课铃声响后,值日生领全体学生起立,向教师行注目礼,教师应还礼并示意学生坐下。
5.由值日生负责擦黑板,课后关灯、关风扇、关空调。( 记者 刘志斌 实习生 丘君花 摄影 记者 聂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