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的意义入手,结合市场需求和现行实践“阶段考核”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考核”管理的新模式。
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注重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动手能力的提高依靠实践环节教学管理中的训练和培养,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动手能力的检验,对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环节的考核,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以便适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实践环节的管理力度,努力模拟岗位真实场景,为学生营造职场氛围,通过采取相对合理的考核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参与意识与职业操守,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课题。
一、现行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践环节的考核管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类似,主要采用阶段考核模式。即按照全部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将全部技能训练划分成不同的单元模块,分配到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学习,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从本阶段所学习的实践项目中以抽签形式选取2-4个进行考核。考核实施包含应知(理论知识)、应会 (技能操作)两部分内容(其中应会部分占70- 80%),考核过程由专业教师全程负责监督,考核方式为单人独立操作,根据操作要求逐项给出成绩,最后以分值形式给出综合评定。
从上述考核模式来看,考核是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之后进行的,考核难免受到场地、人员等条件的限制,考核项目不可能包含该阶段的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而只能从本阶段学习内容选取一部分;而且考核内容的随机性使得考核项目的难易程度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也会有差异,考核结果必然存在偶然性。并且由于阶段考核方式属于阶段性集中考核,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许多学生只是在乎时学习过程中“随大流”不求甚解,一旦考核即将来临时,便“临阵磨枪”搞突击,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反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阶段考核的特殊性,不能够在学习进行过程中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一旦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造成问题的积累.从而引发学生的惰怠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后续的学习进行。显然,这种考核的实施过于模式化、形式化,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初衷,失去了考核的真正意义。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管理初步探索与研究
为解决现行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基础上,我们大胆提出基于“过程”考核的新实践教学模式,变原有的阶段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践教学考核全程化。
1.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设计
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与现行考核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流程相比较,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截然不同,如右上图所示。
现行本栏模式是采用“顺序进行+集中考核”的模式,即某课程的实践训练项目按教学大纲的顺序逐一完成,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时采用随机抽测的方式对每个学生进行部分项目的测试,获得考核结果。
基于“过程”考核模式的实践教学过程采用训练和考核一体的方式,每一个实践教学项目的训练和考核集成一个模块单元,各个模块单元按照培养计划链接为一个整体。当每项实践教学内容完成后,随即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对相应教学内容再学习、再考核,直到合格为止,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长时间累积。并且前一个实践项目的成绩作为参加下一个实践项目的资格认证,称之为“准入制”,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增加实践项目训练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一直难以解决的“训练不努力,考核前突击”的现象。
2.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项目子流程设计
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是由实践训练和考核项目单元组成的,因此基于“过程”的实践教学流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每个实践训练和考核项目单元的设计和实施。实践项目子流程如左下图所示,第一步,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要求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增强教学演示的效果;第二步,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强化记忆和规范;第三步,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考评教师对每一操作步骤(技术环节)填写计分卡;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计分卡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计分卡获知自己的训练效果,以便指导进一步的有效练习。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再次训练和考核.直到合格为止,但是参加重复训练和考核合格的学生,该项目都以及格分数计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训练过程有竞争。
3.过程考核的规范设计
过程考核的规范设计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分值的量化分配、记分模式等几个方面的规范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场景的一致性,对学生技术能力认定的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
(1)考核内容的规范设计。考核内容与实际生产要求相匹配,体现考核内容的实用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用户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职业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线,重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使高等职业教育贴紧社会,贴紧用户。
(2)考核指标的规范设计。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主要指技术指标,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每个实践项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技术指标应紧紧扣住考核内容。技术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一般指标,其中核心技术指标是指对操作结果和生产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技术环节。在此基础上.增加意识指标的考核,所谓意识指标是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所体现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该指标的设定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培养。
(3)分值量化分配的规范设计。对考核指标进行分值量化分配是过程考核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的量化,分值权重的分配应体现各种考核指标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过程有导向性。
另外,为突出核心技术步骤或关键注意事项,采用核心指标一票否决制,即核心步骤中有一步操作错误、操作不规范或漏操作,考核成绩即为不合格。
(4)计分模式的规范设计。过程考核的计分模式直接影响考核的实施过程.对于过程考核的有效执行其决定作用。因此计分模式应具备良好的操控性,计分过程应尽量简单化,最好采用每一技术环节“是”与“否”的选择方式计分,避免考评教师打分的“犹豫”权衡过程和打分结果的模糊性,既减小了考评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评效率,又增强计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三、实施与成效
以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在实践考核过程中选定了《汽车电气设备》、《发动机电控原理与检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等8门专业主干课程作为试点,针对每门课程所涵盖的技能训练项目相应设计了考核记分表,上表为《发动机电控原理与检修》课程实训项目考核记分表之一。
课程进行过程中,力求贴近企业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为学生创造职场氛围,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努力营造岗位真实场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运行发现,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考核管理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管理上存在的弊端;通过全程考核和准入制等措施给学生增加了竞争压力,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普遍反映新的实践考核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驱动力,使学习的目的、方法和效果更加明确,实践训练的效果更加突出。任课教师反映实践课学生对操作训练的态度更加严谨,考评的操作性和执行效果有了较大改善。当然,新的考核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项目权重的设置目前只有操作难易程度一个参考指标;对于再次学习考核的学生成绩评定还不够细致等。因此,新的考核管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总结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