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范大学生创业失败,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起起伏伏,不断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迄今为止,与参与创业的大学生群体相比,真正谈得上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在日前举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研讨会”上,正在进行“浙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课题研究的温州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谢志远表示,在大学推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不意味着让大学生毕业后就去开公司、当老板,但怎样防范大学生创业失败,也已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前,中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结合国情、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比较少。
有学者研究认为,温州民营企业从“三无”起步、“五低”起飞。“三无”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五低”是“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也低”。现在,温州民营企业却比跨国公司效率更高,只是因为他们与环境和发展阶段更“匹配”。
谢志远说,企业组织无所谓优劣,产业层次也没有高下之分,关键看“匹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也是这样,关键是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和他们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和当地的创业土壤联系起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从2002年就开始支持创办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的温州大学,如今已经形成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温州大学团委书记蔡联群告诉记者,现在温州大学的大学生创业,经过项目评估后,可以直接免费进入学校5000多平方米的创业园,展开创业实践。同时,还有可能获得来自红蜻蜓、大虎打火机等企业的创业基金。
温州大学不仅在创业实践和创业基金上给予大学生支持,在学籍管理、学分申请等政策上,也扶持大学生处理好创业和专业学习在时间上的冲突。
如今,温州大学的创业活动很活跃,几乎所有的创业项目都能和大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比如,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成立了蓝蜗牛工作室,外语学院的大学生成立的西文翻译工作室,计算机学院的大学生进行网站开发、网上商城,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创办了DV制作工作室等等。
就拿温州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来说,最近4年就有200多名学生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平台上从事了创业实践,累计收入达到上百万元。
通过调查发现,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温州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本没有失败的案例。
谢志远说,温州大学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草根创业”,依靠的是“椅子”和“脑子”。
“椅子”一般唾手可得,从低廉的办公场地和设备,到大学生寝室里的一张桌子或者学生会办公室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创业者的乐园,而另外的装备只起来也是相当之快。”谢志远分析说,这种把掌握的知识在短期内转化为商品的方式,升华了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知识,更可贵的是,这种创业模式显现出创业成本低廉、生命力旺盛的优势,大大激励了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
根据温州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去年的毕业生中,每20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目前,近1/3的在校生正在进行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以后将重点考虑创业。
专家认为,当前国内大学生创业失败根源在于以下几个认识偏差:首先,大学生创业没有考虑专业和自身实际情况,一窝蜂地跟风走;其次,由于大学生的年龄、阅历、心理等方面,和那些有社会经验的人相比,本身就处于劣势,再加上倾向于高技术创业,使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第三,就创业成本而言,很多学生没有能力负担昂贵的高风险创业费用,学校对大学生该如何扶持也是一个难题。
“我感觉,温州大学的大学生创业模式应该是具有温州特色的,温州大学应该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一个排头兵。”针对温州大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这么评价。
蔡克勇说,于今,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现在还是比较薄弱,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成功率比较低,而温州大学的这种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过去大家总是把创新创业神秘化,一想到创新创业就是高技术创新,一想到创新创业就想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说,现在国际上也有一个概念,叫向低收入群体创新,创新不一定是高科技的,大量的创新创业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极为实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