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对话张大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呈现出三大亮点

作者:张大良  来源:张大良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7日 15:43  浏览:


4年,正好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周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教育部高教司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为主线,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显著成绩,呈现三大亮点: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强化实践。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正式颁布实施4周年。4年,也正好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周期。4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改革成果,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思路和任务有哪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规划纲要从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2010-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重要部署,为落实这些部署,4年来,我们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措施? 
  :在战略目标上,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发展任务上,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在体制机制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等。 
  在保障措施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高教口相关司局按照部党组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是发布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12年3月,发布《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提出了11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5个重大项目,描绘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3年2月,发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启动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综合实力提升工作和千名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等重大项目。 
  二是出台“高教质量三十条”等系列文件。2011年7月,发布《“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中央财政投入3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建设重点是质量标准研制、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2012年3月,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措施,推动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踏上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征程。 
  2012年11月,制定《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聘用与考核评价、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24项政策,激励试点学院先行先试,为学校整体综合改革积累经验。
 聚焦重点难点,高教改革呈现三大亮点 
  4年,正好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周期。请您梳理一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高教改革取得的成果呈现出哪些亮点?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扎实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各地各高校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绩显著。仅从高教司业务工作范围来看,取得的成绩也相当显著。4年来,教育部高教司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为主线,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三大亮点。 
  亮点一: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4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卓越计划”,从整合科研资源、行业资源、社会资源、国际资源等不同角度,扎实推进高校与国家部委、行业企业、地方厅局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协同育人工作。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4年来,在选拔拔尖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吸引学术大师参与以及加强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带动了本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目前,该计划已有5500名优秀学生得到支持。首批500名毕业生中,96.6%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22%进入世界顶尖大学一流学科就读。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推出的一项协同育人计划,于2012年8月29日正式启动。目前参与计划的高校近350所、科研院所近120家,已经覆盖到中科院在全国所有省市区的科研院所,各科研院所委派专家到相关高校授课或讲座已经达到1400余人次,每年从该计划中受益学生数超过16万人次。 
  2010年1月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系列“卓越计划”,在工程、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医学等重点领域,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有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按“卓越计划”进行改革试点,覆盖在校生约13万人。21个行业部门和7个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卓越计划”实施,逐步建立起行业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制度化合作。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亮点二:资源共享。 
  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主要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目前建设的近4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中已有63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65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于高校教学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一大批教师团队在“爱课程”网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开放课程上网共享后,在广大高校乃至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爱课程”网、网易、央视网3个网站课程页面浏览量累计1.27亿次,课程访问量超过3852万。 
  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在美国迅速兴起,演变为世界范围内本科教育教学的全新方式,我国高校也纷纷展开在线教育创新实践。2013年10月以来,已在“爱课程”网、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开设了147门“慕课”,选课人数达123万人。今年4月,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在线教育以及本科教育教学的战略规划、政策制订、实践探索、国际交流与技术前沿跟踪。 
  在线开放课程的革新,扩展了教与学的手段及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将更加充分满足学生甚至包括老师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也将为解决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这一突出问题提供新的契机,有力促进教育公平,对提升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也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三:强化实践。 
  2012年1月,教育部会同中宣部等七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2012年8月,制定《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全面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013年11月,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011年以来,已有6155家企业与高校签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其中626家企事业单位成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高校累计投入专项经费22亿元,签约企业投入经费约4.2亿元。同时,新建了一大批法学、新闻传播学、医学、农林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实施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实务部门人员互聘计划,着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理清发展思路,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高教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举措将有哪些? 
  :我们将按照部党组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高等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动本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高校办学育人为本、研究为基、服务为要。办学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下一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引下,进行系统性、整体化、协同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从探索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特殊人才成长机制、教学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人才培养工作的活力和潜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良好局面。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将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融入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二是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 
  我们的基本考虑是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为要义,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做法,以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成果来衡量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从而大力推动高校更加重视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阶段,我们将研究制定“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继续实施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着力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省内高校、企业、产业园区、孵化基地、风险投资基金等资源,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转化综合支撑平台,真正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勇于创业的机制,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规模、质量继续得到扩大和提高。 
  三是把协同育人作为重要机制。 
  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主动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实施好系列“卓越计划”,着力推动建立有效集聚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争取更多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支持,与中宣部、中央政法委等合作扩大高校与新闻、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与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等共同建立“卓越计划”校企合作育人联盟,与卫生计生委合作推进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协同培养人才,特别是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是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重点。 
  优化结构,首先要确立一个导向,就是要更加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主动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次要明确三个重点,就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结构、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 
  下一阶段,从本科教育来讲,我们将积极探索需求导向的本科专业优化机制,引导高校用好专业设置自主权,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应用型、实务型、创业型人才,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加强行业特色高校建设,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 
  五是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作为重要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增强教育治理能力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建设,继续援建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继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资源,突出共享,大力支持西部高校加强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构建基于网络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继续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及其平台建设、应用和监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整体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在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将继续贯彻落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思路,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记者 唐景莉 万玉凤)
  《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10日第9版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4年11月17日 15:43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