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假结束。伴随着学生返校潮的到来,室友间的矛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一些高校为调和寝室矛盾,采取了按生活习惯划分寝室的做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35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导致寝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习惯不同、室友间缺乏沟通、性格不合。
受访者中,专科生占15.9%,本科生占75.4%,研究生占8.8%。男女比例分别为55.3%和44.7%。
70.5%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感到烦恼
调查显示,13.4%的受访学生对目前所在寝室氛围非常满意,62.1%的受访学生基本满意,20.3%的受访学生感觉一般,4.2%的受访学生不满意所在寝室氛围。
在北京一所师范类院校读书的张莹,因作息时间与室友不同而备受困扰。“我喜欢早睡早起,几位室友经常晚睡晚起,而且不太顾及我的感受,导致我的睡眠质量很差”。谈及与室友间的摩擦,张莹表示非常不喜欢现在的寝室氛围。
调查中,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感到烦恼,其中7.6%的受访学生非常烦恼。20.6%的受访学生不太烦恼,7.7%的受访学生认为寝室氛围非常和谐。
在吉林大学读书的李同媛(化名)说:“我们宿舍4个人,3个是北方的,1个来自南方。北方的同学能玩在一起,南方那位同学不太融入我们的圈子。时间久了,大家对南方来的同学有些疏远,把她当作‘外人’,寝室氛围比较压抑。”
调查显示,学习休息受打扰(56.2%)、个人生活习惯不同(54.8%)、与室友缺乏共同话题(32.4%),成为受访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的主要烦恼。
其他烦恼还有:感觉自己被孤立(17.9%)、隐私不受保护(14.7%)、利益纷争(13.7%)等。
“现在有些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我觉得没必要这样。宁愿吃点亏、受点委屈,也不要让自己的身边环境那么糟糕。”北京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张裕民(化名)表达了他的看法。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志峰认为,寝室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成长经验有关。独生子女平时在家比较受宠,很多都以自我为中心,来到大学,过上了集体生活后,难免会起摩擦。“任何一次新环境的适应都会伴随着摩擦与冲突,成长就是不断调试自身进入新环境的过程”。
调查显示,60.2%的受访学生认为生活习惯不同是导致寝室矛盾的主因。其他原因还有:室友间缺乏沟通(39.0%)、性格不合(36.0%)、竞争关系明显(22.8%)、家庭背景不同(22.6%)等。
38.0%受访学生建议按生活习惯划分寝室
当面临寝室矛盾时,受访学生会采取什么做法?调查中,46.3%的受访学生会直接与室友沟通,43.5%的受访学生选择从自身改变做起,36.2%的受访学生寻求中间人调和,16.5%的受访学生曾向他人抱怨室友,15.7%的受访学生对室友不理不睬,7.4%的受访学生任由矛盾发展,6.4%的受访学生试图申请调换宿舍。
面对与室友的格格不入,张莹曾经想过调换寝室。“不过只有我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我提出来,会影响大家的关系,就先忍着吧”。
调查显示,67.6%的受访学生曾因寝室矛盾而想调换寝室,其中22.4%的受访学生已经付诸实践。32.4%的受访学生认为换寝室并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手段。
面对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产生的摩擦,胡志峰建议,新生刚入学时可建立“宿舍契约”,对一些易引起宿舍矛盾的问题,有一个内部的共识和约定,在冲突发生之前做好防范。另外,当出现寝室矛盾时,学生也要学习如何沟通。“沟通是需要学习和体会的生活艺术。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会反思,调整自己的不当之处。心理素质稍差的学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碰壁,加之其他方面的不适,甚至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时再产生一些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有矛盾爆发的可能”。
对于这部分学生,胡志峰表示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必要时求助是强者的行为。学生可以选择找中间人、辅导员等进行协调,做一些沟通与人际方面的建设性工作”。
研究生杜镇华希望,寝室可以按照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来划分。“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脾气秉性又相投,大家比较容易合得来”。
应该如何划分寝室?38.0%的受访学生首选按生活习惯划分,35.9%的受访学生选择按专业划分。接下来依次是:按年级划分(32.6%)、按兴趣爱好划分(31.1%)、按学习成绩划分(15.2%)、按地域划分(13.9%)、按出生日期划分(8.1%)。还有8.2%的受访学生选择随机分配。
对于一些大学生建议的按生活习惯等标准划分寝室,胡志峰表示,这些划分都是在加强学生间的共同性,是一种尝试。但这样也少了同学间因为独特性而相互学习的机会。“目前多数学校还是按照专业划分寝室,这也是增加共同性的做法。其实同学们的个性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如果能取长补短,可以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