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李长安:挖掘二次人口红利,迈向制造强国

作者:李长安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16:29  浏览: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
  改革开放之初,数量庞大、年轻且廉价的劳动力队伍是中国开始“制造大国”之旅的起点,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所在。据测算,过去30多年中,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5%以上。在巨大的人口红利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制造”也迅速崛起。据统计,目前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已超过了20%,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第一次人口红利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超过2.6亿农民工已占到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然而,这支庞大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国家统计局监测报告显示,迄今仍有76.2%的农民工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65.2%的农民工从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如果横向进行国际比较,在G20国家中,中国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反映一国劳动力素质)一直徘徊在倒数三四位,指数值仅是
近些年,我国一次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统计显示,早在2012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就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净减少345万。人口拐点到来的具体表现就是工资迅速上升,“用工荒”现象加剧,还有一些人将这两年经济增速下滑也归咎于人口红利的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挖掘二次人口红利就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尽快提高劳动力队伍素质,以质量取代数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要达到这个目的,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培训,这既包括对基础教育的加强和均等化,也包括强化对现有产业工人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需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大学生加入产业工人队伍,这既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素质,还能起到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招工难的“两难”困境。
  总之,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必须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随着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消失,我们也要进入人口和劳动力的“新常态”。若能抓住机遇,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取得实效,那么第二次人口红利就会提早涌流出来。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坚实动力,也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可靠保证。▲(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5年05月28日 16:29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