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通告   >   正文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2018年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

作者:夏侯珺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30日 14:42  浏览: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以下简称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温州,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素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围绕学院办学基础能力、“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情况开展全面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评情况

(一)办学基础能力

1、学院基本情况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学院地处美丽的沿海城市——温州,现有府东路和瓯江口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100余亩。

学院的前身是1960年9月创建的温州动力机厂技工学校,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数易其名。1965年7月,更名为温州冶金机械修造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1978年9月,组建浙江冶金技工学校;1980年5月,更名为浙江冶金机械技工学校;1997年5月,增设“浙江实验技工学校”;1999年2月,改建为“浙江第一高级技工学校”;1999年12月,学校与温州冶金机械厂联合改制,成立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升格高职1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五万五千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大批校友成长为社会英才,在社会各领域崭露头角,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学院办学成效

办学特色鲜明。学院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教育部)、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人社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国台办),被省教育厅列为优质建设校、四年制高职试点单位。2014年至2017年,学院在浙江省毕业生职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调查中,三次名列全省47所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一次第二名;在省教育厅教学业绩考核中,连续四年进入全省高职院校A类方阵。

办学实力提升。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学生一万余名,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8%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经济与贸易分院、管理分院、信息与传媒分院、汽车与机械工程分院、设计分院、电子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人文系、体育发展中心、创业学院、成教学院、技师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高职专业36个,其中,国家精品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示范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

园区化产教深度融合。学院先后建设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和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国家级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三大园区、三大基地”,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办学特色。学院树立了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经温州市政府批准,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共建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温州知识产权学院、温州网球学院、温州现代物流学院、温州时尚研究院,为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精准助力转型升级。

师资队伍雄厚。学院坚持走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抓手,打造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立交桥。学院与中华海峡两岸文化教育推广协会合作设立并启动台湾人才工作联络站,引进了多名具有博士学位及丰富的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台湾教师。同时,大力引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国际化人才,目前共引进了30余名。学院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走出去,每年均有一批教师到国外研修学习。学院现有教职工638人,其中副高及以上146人,博士19人,硕士359人。

国际合作交流活跃。学院始终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不断拓宽办学思路,精准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引育师资、引进资源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院开放办学水平。应用法语专业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战略,不断完善育人机制,构建了以就业为核心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内(专业学习+技能培训)+ 国外(实习+就业)”的校企一体、国内外联动的应用法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毕业生就业遍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吉布提、科特迪瓦、布隆迪、几内亚、刚果(金)、刚果(布)等国家。

3、学院办学条件

(1)基本办学条件达标

学院整合现有资源,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规划设计,科学调整校区布局,美化校园环境。学院现有府东路和瓯江口两个校区,根据各校区区位特点、原有设施和办学需求,进一步明确各校区办学功能,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为126975.34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4135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践场所、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均符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 号)规定的高职办学基本条件。瓯江口新校区启用后,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匠人才为核心,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条件。现有主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79个,校内实践基地84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6856个。2018年8月,学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社部、财政部),投入国家财政500万元建设培训基地。

(2)财政投入力度加大

学院作为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关心支持下,落实了生均拨款,办学经费收入大幅提高,2017年办学经费达到52461.46万元,2017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15278.62万元。

(3)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2016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学院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4399(台),网络信息点2100(个),即将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学院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办公、教务、学工、人事、科研、迎新、资产、离校及一卡通等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学生可使用校园一卡通实现校内就餐、图书借阅、校内购物、上机上网、实训管理、住宿管理、学籍管理以及宿舍水控、会议考勤等。

至此,学院各项办学条件均已达到或超过教育部设定的标准。

(二)“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院聚焦党建思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育人载体,积极探索适应“互联网+”工作环境的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优质高职院校和高素质“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1、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人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工作制度,为人才工作注入动力和活力,并形成有效合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学院在科学制定“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台湾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外国文教专家管理暂行办法》、《退休教师返聘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教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和《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二是增强内部协同合作。成立学校、分院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通过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解读和把握最新人才政策,推动学校人才工作开展。加强各院系和部门相互沟通、协作与配合,形成人才管理和服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

三是加大引才宣传力度。学院人事工作分管领导带队赴省内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各高等院校,开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对接和专题招聘。此外,学院还分赴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参加专场招聘会,主动出击,广泛联系,提高了学院引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硕博招聘网站加大招聘宣传力度,拓宽人才招聘的网宣渠道。

四是提高人才工作效率。人才工作办公室主动对接和研究人才引进工作中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提高人才招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及时组织开展招聘考核录用等相关工作。

2、整合园区资源,提升教师职业技能

学院通过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等三大园区,强化园区“双师双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大相关专业教师进入园区企业及工作室工作力度,要求入园企业每年至少接纳2名以上教师开展为期2-6个月的实践,并适当发放报酬;鼓励专任教师开展专业创业,在校内或园区给予专门场地开设公司或工作室。此外,企业与相关教学部门建立合作契约,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设“双师双能”人才队伍,有效增强教师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

2017年,学院与园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7个,选聘园区61名行业能手为兼职教师,39名教师到园区企业实践。软件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6个专业与园区企业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依托园区资源搭建温州名购网、沃土村电商项目、尊荣网上商城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教师通过园区的实际市场运作,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技能,丰富了实践经验。

3、抓实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双师双能”教师合力

为强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根据教育部《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2012]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对现行的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聘用原则、聘任条件和工作职责,分层次分类别地选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来院兼职或挂职任职,承担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担任专业或创业导师。2017学年共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人员319人,承担了学院38525课时工作量,其中139人参与专业学生上课、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指导等工作,参与教授的课程达138门。

学院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项目与课程为缘,以合同为保障,选聘精通专业、谙熟生产技术的行业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增强了“双师双能”教师的合力。在与兼职教师的合作中,学院加大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力度,学院教师与园区企业共同开发课程16门。

4、多渠道提升教师能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制定配套扶持政策,鼓励二级分院(系)结合专业建设需要,积极与相关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行业组织合作,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中青年教师深入相关行业企业一线学习实践。通过校企人才互派和培训等实践锻炼,增强教师实践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教师取得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具体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是强化教师企业实践经历。2017年学院修订了《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进一步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促进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依靠学院自主开发的教师素质发展数据平台,分层次、分类型对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进行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在职称评聘条件中,也明确要求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应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或工程实践经历,任职期内要有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合作研发或指导学生实习等累计达6个月以上的经历。制度实施以来,每学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申请下企业实践锻炼,近两年申请下企业实践的教师为106人,“双师双能”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为87%以上。

二是积极拓宽教师素质培养渠道。学院积极推进国内外进修、访学等形式的培养工作。依据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需求,2017学年共有372人次参加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量达8956.5人日,培训专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思政、公共基础课等多个方向。为有效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继续推进“访问工程师”培养项目,选派骨干教师到各类企业顶岗实践。自2012年访问工程师项目推行至今,学院共派出16位教师申报“访问工程师”项目,经学院及导师推荐、省教育厅专家组审核,目前已有12个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结题专家组审核通过并结题,荣获省高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成果评审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名。学院还注重教师素质的国际化培养,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近两年学院共派出13位专任教师出国(境)参与省教育厅各项专业教师素质提升的境外培训项目,其中参加3个月及以上的境外培训有6人,出国(境)培训量达445人/日,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台湾等参加培训和进修。培训进修后,教师们针对专业特点,有效学习海(境)外先进经验,推进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快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健全专业发展体系

学院按照“主动适应、服务发展”的原则,瞄准专业发展前沿和国家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战略部署,坚持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四个全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及省十四届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浙江”建设,紧紧围绕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在巩固现有专业和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通过专业渗透与交融,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群布局,制定《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专业设置与预警退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学院专业的设置与退出机制,构建了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相适应的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近两年,重点建设了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现代经贸类、产品设计类等4个专业群,重点打造了鞋类设计与工艺、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光电制造与应用技、眼视光技术、工业设计、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8个优势特色专业,逐步淘汰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印刷技术、数字图文印刷技术等3个招生困难、就业质量不高、社会需求低的专业,形成了以优势特色专业群为核心,其他专业对接区域优势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趋势。

2、推进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学院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并以专业评估与诊断改进为抓手,确定了《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专业评估与诊断改进实施方案(修订稿)》、《专业自主诊断活动方案》、《诊断改进,扬长补短——学院举办教学论坛系列活动的方案》等实施方案,切实提高了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了专业特色,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了专业建设活力,营造了浓厚的竞争氛围,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近二年,学院已成功举办4次主题论坛活动,开展了2次专业诊断与评估,完成了全院33个专业自主诊断,立项了11个教学创新项目、8个专业诊断创新项目、20个课堂教学创新项目。同时学院还主动对接最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聚焦专业的核心技能、核心知识、职业规范、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下发《关于学院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设完成全院33个专业教学标准,125门课程标准,完善了学院的专业标准体系。

3、全面推进“互联网+”教学,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

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互联网+教学”技术革命,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载体,推动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为新型教学模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学院国家级“光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主持申报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也被教育部立项。《互联网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英语听说训练》、《Photoshop图像处理》等4门课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移动营销》、《基础会计》等11门课程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第二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单片机应用技术》等3本教材被立项为“浙江省首批十三五普通高校新形态教材项目”、5本跨境电商系列新形态教材被电子信息出版社资助出版。教师在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1项。

4、构建“五化”实习管理模式,全面创新实践教学管理

学院构建了基于“五化”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即目标引领,定制德技并兼的差异化实习目标;项目支持,形成内容丰富的多样化实习成果;双师协同,注重岗位内外的个性化实习指导;技术支撑,实现分散实习的集中化过程监控;党建护航,探索实践过程的全员化立德树人。近两年,学院新增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人社部)、省“十三五”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教育厅),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人社厅),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陆续制定了《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实施细则》、《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管理规定》、《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实习实训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学生实习党团活动管理办法》、《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等与顶岗实习教学相关的制度文件。学院师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7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5项;省一等奖49项。在2018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3-2017中国高校竞赛评估结果》中学院获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高职类第27名,浙江省排名第二,2012-2017年浙江省学科竞赛高职类第5名。

5、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全面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任务

2016年学院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期检查,并获得优秀,典型案例《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三段三进”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被推荐至教育部。自试点以来,学院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优化互聘共享师资管理模式。完成4个试点专业的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完成4个试点专业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徒标准等31个标准的制订,并制定了一系列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17项,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办法》、《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南》、《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设办法》、《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等。

6、推进“分层分类”教育,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学院积极推进“分层分类”的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创业与创新必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制定了《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管理方法》以及一系列基金管理配套方案,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使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脱颖而出,对其创业项目进行创业补贴、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近两年,学院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2016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 浙江唯一全国高职8所)、“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教育厅)。还相继承办了全国校长联席会议年会创新创业分论坛、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建设高职双创教育分论坛、省高校创业导师培训、苍南、洞头两岸青年创客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温州分赛区)、两岸青年创客工作坊等活动,同时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特等奖1项、金奖(一等奖)5项、银奖(二等奖)6项,稳居浙江省高职院校之首。

(四)学生发展

1、生源结构稳定,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2017年,学院招生计划总数为3649人,录取3604人,其中提前招生录取450人、“3+2”及五年一贯制计划升学转入601人。浙江省内计划录取完成率达100%,河南、四川、内蒙古、贵州等13个外省录取407人,计划完成率达95.8%。省内普通类普高计划一次性录满,二段线上录取共44人,最高分548分,超出二段线68分。专业最高投档分462分,专业最低投档分(不含与台湾地区高校合作办学专业)420分,比三段线(359分)分别高出103分和61分。

2018年,学院招生计划总数为3950人,录取3939人,其中提前招生录取470人、“3+2”及五年一贯制计划升学转入719人。浙江省内计划完成率达100%。13个外省录取369人,计划完成率近99%,另新疆民考汉录取27人。省内普通类普高计划在三段一次性录满,投档分高于去年,二段线(490分)上录取共80人,最高分551分。专业最高投档分481分,专业最低投档分436分,比三段线(344分)分别高出137分和92分。另外,与台湾地区高校合作办学专业投档分相比去年也大幅提高,达到401分,超三段线57分。

生源结构趋于稳定。2017年,普通专科省内生源约占总录取人数88.5%;生源中男生比例58.5%,女生占比41.5%,男生比重稍大;城镇学生占比31.2%,农村学生占比68.8%,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少数名族学生约占2.2%。2018年,普通专科省内生源约占总录取人数89.9%;生源中男生比例57.6%,女生占比42.4%,男生比重稍大;城镇学生占比34.4%,农村学生占比65.6%,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少数名族学生约占3.5%。学院有完整的转专业制度为学生提供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每年的转入转出比基本持平,无生源流失现象。

2、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服务成果显著

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每年推出服务学生实事项目,积极推行公寓德育分制度,加强学生在公寓寝室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利用假期对公寓所有寝室进行了卫生清扫,对所有公寓寝室内的床上护栏进行了更换,确保学生安全住宿。深入开展公寓文化节、“明德修身、我爱我家、美化公寓环境”系列活动、公寓辅导员谈心谈话、雷锋主题月、消防运动会、废品兑换和夜市等活动。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全方位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17-2018学年,心理咨询中心共接待来访学生240余人次。完成全院新生心理普查,与预警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定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组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为学生搭建起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根据不同主体开展了各式主题的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节、心理游园会,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

加大奖助学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精准到位,让学生发展得到充分保障。2017年,学院共有6人获国家奖学金,162人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220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040人获国家助学金,30人获温州烟草公司“爱心温州•结对助学”专项助学金,91人获学院助学金。建立健全了贫困学生数据库,完善了资助管理网络系统,扩大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宣传力度,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解决了医疗理赔问题。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利用学生公寓阵地开展学生安全用电知识普及,火灾逃生演练,消防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禁毒防艾、拒绝校园贷教育,多层次全方位普及大学生安全常识教育,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3、加强学风建设,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学院非常重视学风建设,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各分院(系)的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早自习、上课和宿舍卫生秩序情况进行检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化“预警义工制度”,本着以“教育为主,处理合法”的原则,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引导违纪学生回归正确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建立学生约谈制度,发布教育和管理信息,听取学生对各分院(系)和学院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校园文明督察制度和辅导员值班制度,加强学生校园文明督察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管理,考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诚信考试,诚实做人。在期末考试前,组织各分院(系)积极报名诚信考场,并做好诚信考试的各种宣传动员工作。同时建立学风信息员制度,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4、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

2017年以来,在省优质校建设背景下,学院以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多样化发展为目标,以充分就业为基础,就业指导服务为特色,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积极构建信息化的就业流程管理体系,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以及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专业化和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自2008年起,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1年超过98%。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公布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中显示,我院2014届、2016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总分双双排名全省第一。

推进学生就业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就业据平台功能,重新构架学校就业服务网站,人性化布局学生、单位、教师三大入口,根据不同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推进生源信息采集、职业倾向测评、就业岗位推荐、个人档案查询等功能一站式服务,破除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和分院(系)就业辅导员工作隔阂,推出手机就业APP和微信公众号,方便、快捷、实时更新就业信息,推进就业信息精准推送、智能匹配,推动智慧就业,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完善《就业指南》和毕业生推荐表等材料,贴心解决学生就业困扰。广泛发动校内干部、教师,重点扶持帮助残疾学生、贫困学生就业。为残疾学生制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并推荐就业。就业指导中心和分院系鼓励、推荐毕业生参加寒门学子就业专场招聘会,对来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家庭贫困毕业生,并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降低就业成本,帮助申请求职补贴等。

5、深入推进两创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坚持以创新创业赛事介绍、赛事培训、获奖选手体验感悟等途径,开展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校园比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同时组织校内学子积极申报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申报。2017年,共有12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学院通过赛事组织、分享交流会,有效训练和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学院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以“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广大学生中普及了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2017年,在第三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1项目、铜奖6项、集体奖;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1项、最佳组织奖;浙江省第六届职业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

6、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活动育人作用

学院创新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元旦文艺汇演形式和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歌曲、话剧、舞蹈、精彩视频中,强化大学生爱校荣校、励志成才意识。举办了第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周末文化广场、青春微舞台、师生荧光夜跑等活动,邀请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表演《喜庆十九大,音乐点亮人生》高雅艺术演出活动,形式丰富、内涵深刻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还帮助大学生建立了正常的交际平台,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挑战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2017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活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2017年温州市青少年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2017年,以跨社团创新工作坊为载体,组织社团参加“新青年下乡活动”。引导56个学生社团参与周末文化广场、青春微舞台等活动,让大学生活动起来。2017年,瞿正浩同学荣获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院学生会荣获浙江省优秀学生会称号。

坚持主题教育形式,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引领工程。开展雷锋志愿服务月、创新创业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月、毕业月、社会实践月、传统文化教育月等主题工作,做到了“每月一题、一题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7年,学院团委获评在温高校优秀单位、荣获杭钢集团“五四红旗团组织”、全省高校无偿献血爱心集体等称号。

(五)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历来重视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到温州区域技术服务、技术研发之中。目前学院建设有各级各类平台35个,包括创业型高校研究中心,激光制造与材料应用创新协同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另有温州物流研究所、温州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等市级研究平台16个。各分院及园区与学院科研平台深度融合,以项目为载体,组建了多个跨地区、跨院校和跨专业的研究团队,助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

1、精准定位,提升园区社会服务质量

(1)突显温州知识产权园核心业务,实现服务质的飞跃

近两年知识产权服务园在维权、仲裁、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国家、省、市各级业务部门及社会的认可,针对温州本地鞋服知识产权屡遭侵权的现实,联合温州市科技局,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园区为牵头单位成立鞋服产业联盟,链接鞋服产业上下游企业,助推行业各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随着园区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17年以来建立温州市第三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平台,确立为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2018年又被确立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能力建设单位。知识产权服务园通过精准的定位,融合各方面资源,做大做强,各项业务都同比增长迅速,仅2017年代理专利诉讼案件93件、商标诉讼案件156件,实现了服务质的飞跃。

(2)紧密浙江创意园协作关系,构建一体化平台

2017年以来,创意园区积极组织、参与开展各类活动,努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了政府、园区、若干个第三方专业团队各尽其责紧密协作、良性互动的“1+1+N”完善的运行模式。近两年由创意园区牵头分别成立温州广告行业协会与市工业设计协会,贯通行业内外,将广告、展会、推广策划等方面业务无缝对接,构建一体化广告服务平台,达成项目成功运作。在该机制的良性运行下,本年度园区收入达675万元;入选浙江省“2016-2017”年度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2、多方聚力协作,获批省级创新协同中心

(1)汇聚多方创新力量,成立激光制造与材料应用创新协同中心

2015年学院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依托姚建铨院士工作站、温州先进材料与激光技术应用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温州瑞明机械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共建,成立激光制造与材料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该协同中心针对激光、汽摩配、泵阀、模具等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应用及人才培养的关键共性问题,聚焦激光加工产业链中的设备、工艺、材料、检测、人才等五大核心要素,通过融合智力资源进行产业对接,协同创建激光成套装备及工艺研发中心;建成激光专用成型材料研发中心;建立激光装备与材料性能检测及成果转化中心,构建光电制造及材料工程技术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中心。通过几年的建设,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向。2017年获批温州市级创新协同中心,2018年获批省级创新协同中心。

2)立足激光行业,助推“激光+”产业转型

内外部协同,建设科研发展新高地。该中心把脉行业,运用“激光+机械”、“激光+材料”、“激光+电子”技术协同学院材料、电子、机械等专业精准对接各核心单位需求,2017年至今立项纵向科研课题20余项。2017申报的《激光3D打印金属部件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温州市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资助经费50万;与协同单位同共申报的《汽车发动机铝合金关键零部件智能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被列为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经费600万元;与协同单位共同申报的3个2018年市级重大项目也进入实地考察阶段。除此之外,近两年与协同单位与其他行业企业开展横向合作项目20余个,金额达200万元,为解决行业痛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成果转让,促进协同企业华丽转型。2017年由该中心研发的“球阀球体激光熔覆定位机构”技术,转让浙江久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成功实现产业化,年产值达220万。与浙江睿智钢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高强韧、高耐磨且防腐蚀的新钢种,已成功应用于钻井用高频扭转冲击碎石器、石油渗滤管,并已实现产业化,年产值78万。同伯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激光金属3D打印机已进行装配,正积极推动产业化。中心积极与企业共建研究院,2017年协助中心核心单位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浙江省企业研究院,获通过;2018年与兴机电器有限公司共建省兴机电网安全测控智能技术企业研究院,目前已授牌。中心的一系列科研工作,以科技研发带动教学与社会服务,与企业拧成一股绳,形成利益共同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益效与经济效益。

3、彰显力量,打响科研团队服务品牌

(1)发挥专家智力,开创咨政类课题新路

近两年,学院汇集社科科研力量,科研团队研究能力获得认可,2017年立项市决咨委委托课题4个,领先同类高职院校立项项目数。科研团队中,学院电商团队推动温州市网络经济的发展,主动承接并完成政府、企业横向项目及纵向课题33项;温州现代物流学院坚持开展温州及省内有关物流管理各个领域的课题研究6项,为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10余次;温州时尚研究院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连续五年高质量完成《温州时尚消费指数报告编制》等课题9项,在建设温州国际时尚智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入选市政协智库成员单位,并成为温州国际化研究与发展促进中心、温州产业经济研究与服务中心、温州鹿城(中国)鞋都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多家机构的学术支持单位(专家),2018年温州市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落户温州时尚研究院。

(2)挖掘青年潜力,突破高层次课题瓶颈

2017年至今,学院搭建科研交流平台,以沙龙形式引进校外智力,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鼓劲青年教师交流科研心得,助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教师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组队攻克技术难关,拿下多个省级课题,其中一个团队更是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立项,实现学院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给青年教师成才做出引领示范作用。

工贸学院紧跟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以产业变革为导向,鼓励教职工下企业,逐步建立学院与行业企业全面互动的良性机制,并构建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服务社会发展转型道路,学院将不断推进温州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自查自评,对近两年学院在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在办学、专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深层次难题亟需解决突破。

(一)新老校区空间重构与整合需进一步加快

学院正处于扩建时期,2019年新校区建设即将建成使用,为提高新老校区的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使用成效,需进一步加快新老校区的专业、实训场地重构和整合。

(二)兼职企业教师教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为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适应教学改革,对兼职企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兼职企业教师通常实践能力很强,技能水平很高,但对于职业教育理解、教学设计、学徒指导等教学组织能力普遍偏弱,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国际化办学需进一步推进

近几年,学院充分发挥引进的台湾教师作用,完善发展两岸合作办学项目,依托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各类两岸活动,在国际化办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学院需进一步探索海内外教育校际合作、海内外校企联合培养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学历学位教育、师资交流、学生交流、学分互认等层面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全面深化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发展需要

持续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点和着力点,按照学院省高职优质校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服务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发展,继续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建设完善优势特色专业群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使专业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以校、省、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优质资源共享体系。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推进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持续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课堂教学创新;构建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形成学院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搭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信息平台。

(三)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继续加大制度和经费的保障力度,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大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落实《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附件: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指标数据表

序号

评估指标

2017

1

年生均财政拨款

1.8842元/生

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1.7185元/生

3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15.0997平方米/生

4

信息化教学条件

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

1000 Mbps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1000 Mbps

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

4399台

网络信息点数

2100个

数字资源总量

29696GB

上网课程数

162门

5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0.7896个

6

生师比

13.7688

7

“双师型”教师比例

73.2102%

8

课程开设结构

纯理论课

204门

实践+理论课

510门

纯实践课

203门

9

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

542196人天

10

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15.444%

11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1378.625万

12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2.3万

13

专业点学生分布

专业总数35;学生人数8683

14

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100%

15

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统招计划报考上线率

与第一志愿上线比例

100%

自主招生计划报考率

757.11%

自主招生计划完成率

100%

16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49.01%

17

直接就业率

98.1667%

18

毕业生就业去向

自主创业比例

10.02%

当地就业比例

37.13%

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比例

88.57%

500强企业就业比例

0%

19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1203.92(万元)

20

技术服务到款额

2189.35(万元)

注:数据主要来源高职基本情况表、师生情况表、专业情况表,及2017年数据采集平台。

责任编辑:贾永枢 最后编辑:2018年09月30日 14:42

版权所有: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